返回第二四零章 璧与罪(第4/6页)  唐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渭告别了郑济,几经犹豫,终于还是走进了张迈的大帐。

    ——————————

    “无根弦锈落,有根杨花开。”

    还没出使的范质看到了童谣,心头一震。以他的敏锐触觉,自然马上想到了这是什么意思!

    张从弓,弓以弦为重,弓弦无根之物,故会锈败,杨树有根,所以能开花结果。硬说起来,似乎牵强,但是童谣的逻辑就是这样的。而其中的暗喻,范质却不敢说!

    ——————————

    五代时期,地方凡拥兵者必成军阀,部下凡势大者必然克上,自安史之乱以来,这种现状无时不在,无地不有,到最后几乎变成了整个中原的一种思维惯性!

    人人都认为,事情一定是这样的,人人都认为,事情一定会这样的。

    然后,因为人人都这样想,事情就真的这样了。

    朱温敢于灭唐,石敬瑭丧心病狂到割地求援,都是如此,直到这个时代还未发生的黄袍加身事件——不管赵匡胤的本心如何,当他掌握了权力,部下将黄袍披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和他的部下们就都没有选择了。

    不管杨易此刻的本心是怎么样的,但他掌握了天策政权最强大的武力,在许多人看来,他就拥有了造反的能力,作为君王的张迈就要设法限制他!至少,要未雨绸缪!

    而对杨易来说,现在又是他最危险的时候,功高震主,权力逼天,有那个君王,会允许这样的臣子存在?自古震主逼天之臣,有哪个有好下场的?杨易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他要为子孙考虑,他就得造反!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一定都是包藏祸心,也不一定都是图谋不轨,有很多人会想到这些,其实是在为“国家”打算,或者说是在为他们心目中的君主——张迈打算。

    有多少的赫赫名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死在意图维护国家一统与稳定的忠臣手中。

    一个政权越是扩大,内部的人员就会越多,人越多,派系就会越多,若是其外有强敌,或许会压得内部各派系团结起来,但若是外部压力陡降,就会出现“外无敌国外患者”的情况。所谓“敌国”者,不是敌对国家的意思,而是势均力敌之国的意思。

    华夏每逢大一统之后,内争便要抬头。就是其处于“无敌”状态之中,争夺是全人类的天性,当整个民族对外已经争无可争,其争夺自然要转而向内,而一种状态持续得久了,就会形成惯性。乃至传统。

    安西唐军在中亚时苦苦求生,那个时候整个团体的精神理念纯粹到不受故国糟粕的半点玷污。然而进入中原之后,当环境再非困绝状态,当他们与中原重新融合,有些东西就自然萌发。

    并不只是天策政权在影响着中原大地,中原大地也在影响着天策政权。尤其是在天策越来越强大,强大到都快可以俯视当世其它政权的时候,一些本来深自抑制的潜流就慢慢浮出了水面。它原本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不希望它不存在。它就不存在。

    ——————————

    看着郑渭拿上来的童谣,张迈皱眉道:“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你会骂它狗屁不通,就是看出其中门道了?”

    张迈不悦道:“你听到了什么!”

    “听到的很多!”郑渭道:“这其实只是其中一则,大部分我能抹掉的,其实已经抹掉了。”

    “但你还是要跑到秦州来,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你还是担心河西不稳,所以才觉得和谈更好?”

    郑渭没有否认。这的确是他来秦州的原因之一。

    张迈又说道:“你那天说,自己之所以赞成和谈。是因为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是因为我们两年内已经打不起仗了。是因为你想趁机敲敲契丹与石敬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