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西战略(五)(第3/4页)  名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稍不留神便会陷进去,所以我宁可从这边较宽的地方跋涉过河,可若再往南走,河水则更宽更深,却又过不去了,只能再向南走二十里过桥。”

    “原来如此!”关英由衷地赞道:“跟着曹大哥果然少走很多冤枉路。”

    曹汉臣出身将门世家,而关英在从军前则是一个横行乡里的小地痞,而且在两个月前甚至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斥候小兵,两人的身份可谓天差地别,但曹令臣却感于张三城守军的事迹,对张英也始终一路关照,教会他不少东西,比如行军驻营、谋略阵法等等,使他受益非浅。

    他喝了一口水,又对关英笑道:“你可知我们去疏勒拦截大食人,关键在哪里吗?”

    关英挠了挠头皮,尴尬地笑道:“我也在为此事困惑,我们只有三千人,怎么拦得住数万人的大食人,我怎么也想不通,求曹大哥教我!”

    曹汉臣仰天呵呵一笑,“说起来,你应该比我更懂才对!”

    关英迟疑一下便道:“莫非又是去抢关隘?”

    “果然是聪明人。”曹汉臣一竖拇指赞道:“一猜便中!”

    他轻轻叹了口气,沉吟一下便道:“其实都督命我们火速赶往疏勒,是在赌大食人还没有越过葱岭,大食人从吐火罗到疏勒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盘陀岭的葱岭守捉,而另一条就是当年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所走的坦驹岭,我估计大食人没有勇气走那条路,而且也绕了远,他们十有八九是走盘陀岭,我的任务就是要赶在大食军队之前,抢占葱岭守捉的城堡,那里的地势极为险要,扼住城堡,三千人足以对付十万人。”

    “可是如果那里已有吐蕃人驻守怎么办?”关英还是有些担心。

    曹汉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放心吧!前不久达摩驮都大师才从那里过来,没有什么驻军,再说吐蕃人要回国,要么绕个大圈到于阗去、要么走坦驹岭去小勃律,不会再回吐火罗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几名游哨从北面疾驶而来,他们跳下马,飞跑上前禀报道:“曹将军,我们在上游三里外发现了一支在驻营的队伍,约有一千余人,看他们的装束不象吐蕃人,属下没有见过。”

    曹汉臣一怔,他又急忙问道:“他们是不是穿白色军服,配长刀。”

    这是疏勒军的装束,但游哨却摇摇头道:“不!不是,他们是穿着一身黑色皮甲,手执圆盾、短矛,腰上佩的是弯刀,战马极为雄骏。”

    “大食人!”曹汉臣的脸色刷地变得惨白,若大食的军队出现在拔换城附近,那意味着什么?

    旁边的关英急忙劝道:“曹大哥不要急,对方只有一千人,或许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他们是护送使臣之类也说不定。”

    曹汉臣一下子站了起来,沉声令道:“立即上马,准备战斗。”

    一声令下,唐军纷纷上马,检查自己的武器及装备,很快,趁着夜色,唐军兵分两路,关英率一千人过河去包抄敌军后路,而曹汉臣则率二千人绕了一条弧线悄悄向河上游而去。

    ...........

    正如关英所猜,这支大食军正是护送使臣而来,但不是吐火罗总督阿罗斯的使者,而是大食哈里发迈赫迪派来特使,大食不仅要和吐蕃联合夺取安西,更打算与吐蕃结成长远的战略同盟,目标就是大唐。

    此时的黑衣大食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和治理,正处于强盛之时,他们已经完全消灭白衣大食残部,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也取得了主动,因此,迈赫迪在接到吐火罗总督阿罗斯的报告后,异常重视,但在仅仅考虑一天后,他便在给阿罗斯的回信中写道:‘葱岭绝不是阿拉伯与大唐的分界线.....’

    他派来的特使叫阿古什,是他的亲弟,时任耶路撒冷总督,他可全权代表大食哈里发来和吐蕃赞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