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章 从始至今总未赢(第2/3页)  田园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宝用计又喜连环,朕略提一二,一为造船业,图地利之便,试船容易,湖有平

    o,江流涛浪,新造之船,可在两种水面试用。

    二为码头装运,当初三水县北面的小罗水河畔,你家买下来,最先用的各种在当时还算先进的装卸工具,如今工部技术更高,于浔阳码头使用,效果尤甚,又可联合造船之地,设计码头装载数量。

    三为旅游,庐山风景秀美,码头处可安排导游等候,畅修路面,往来便利,只食宿便是笔不小的收入。

    以上三点,可谓计计相扣,如何?“李隆基似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要是面对张小宝的时候,必然要想办法从计策上取得胜利,虽从未有过成功,却依旧乐此不疲。

    “陛下好计。王琚马上在旁奉承起来!”小宝用计臣最为佩服,然,陛下总能说与关键之处,臣不及也,1小宝,可是这般所想?”

    张小宝吧嗒两下嘴儿,啥也没说,王鹃在一旁用手摇着嘴笑。

    王琚一见,又道:“难道不是?陛下之计乃是利国之策呀。”“行了,别说了,朕又让人给鄙视了,惠妃你说呢?”李隆基知道自己又失败一次,郁闷地问武惠妃,因为武惠妃现在也开始研究这个。

    “陛下,臣妾其实与陛下所想一样,只是臣妾还能补充一点,若长江两岸,相互配合,可上架高空滑琐,往来滑运货物,每次量小,但可不停滑送,比来往船只更为方便,也更安全。

    既如此,臣妾可想到的事情,小宝或许不需去琢磨,眼下湖中已有造船厂,旅游的路也在继续完善着,码头更不用多说,小宝补偿乃是为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huā,在已有的事情上出计,是当地官员的事情,非小宝所愿。”

    武惠妃顺着李隆基的主意又提了一条,再把意思表达出来。

    旁边的王皇后和高力士面带笑容,一副我早知道的样子。

    王琚则是面sè略显赧然,想拍个马屁而已,结果恐怕是没拍好,但心中又有疑虑。

    他承认自己的外孙子和外孙媳fu厉害,但再厉害也要有个限度才是,外孙子出主意弄出了一个垂钓协会,是不错,但那是无中生有,两个人查人的手段也了得,却也是心思谨密和身手好。

    眼下言及的是浔阳民生,浔阳没长tui跑到别处去,自古以来就在那里呆着,除了水运便利,适合造船,还能想出什么?捕鱼?人家原来就有人做了,既然是锦上添huā,自然不会告诉别人继续捕,除非是有更好的手段。

    哦,还有个淡水的珍珠养殖,大唐不少淡水湖,适合养殖珍珠的,现在都有了技术,此项同样不好作为。

    思付着,王琚向自己的外孙子问道:“1小宝,可是工部又出了新的捕渔技术?拿来用?”

    “外祖父,捕渔的技术归司农寺管,技术有,确实有,但绝对不可用在我大唐江湖河流之内,可用电,可用炸,也可以下药,还有很多先进的渔网。

    若是用了,不需太久,五年之内,可以让我大唐江湖无渔可捕,还是给后人留点东西吧,莫说河流湖泊,即使是周围的海洋,真那么干,也能给捕空了。

    咱们捕着,得让人家鱼虾蟹赶上生的速度,陆州捕渔效率就很高,渔船也多,但同样还要设一个休渔期,海中的玳瑁等也是如此,图一时之爽,会被后人骂的。”

    张小宝现在很珍惜所见到的他那个时候已经绝种的东西,做人留一线,何必赶尽杀绝,不是给别人留,是给自己的后代留。

    王琚看外孙子反对,问道:“这不行,那也不行,你还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我不信了。”

    “外祖父您说的是,我没什么好主意,我就是想帮着当地的人找点活干,收入多一些,鱼不能使劲捞,但可以像养珍珠那样养,养出来的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