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前往晋阳。
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李瑀,李隆基吩咐一声,让人去把李瑀叫过来,他这边则是听起了刚才去打探消息的人的报告。
“陛下,那边的农贸市场是专门给当地种地和有点手艺的人准备的一个免税的地方,每月逢五一次,前一次在桥的这边,下一次就在桥的那边,桥上收取过桥的费用,非常便宜,还不收任何的管理费。
打听中,交易的百姓说哪怕就是不逢五,有空闲的百姓也会到这里来买家中的出产,很多人都说这个地方好,如果没有桥,来往可就不方便了,以前家中多的菜,还要挑到县城中去,一去一回,最远的需要十天半月的。
不像这个集市,开的地方离着县城有一段距离,还不用拿税钱,故此,百姓们愿意过来,另一边远的,那里也同样有个集市。”
听着前去打探消息的人所说的话,李隆基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表示明白,就在这里继续等着李瑀过来。
没用上太长时间,李瑀就带着小虫过来了,其他的昌宁县中的官员可没有被召见,自然不能跟随,只能等着皇上上岸之后,才可能有幸见上那么一面。
小虫能跟来是因为他不准备见皇上,他专门来看张小宝的,想要跟着张小宝再学学,见过一次面怎么说也算是熟人了。
李瑀一见到李隆基,马上就跪下来给磕头,这可不是臣子见皇上的礼节,行的是家礼。
看着李瑀的样子,李隆基高兴地让其起来,说道:“瑀儿可是有两年未见到我了吧?”
“是,两年多了,这两年侄儿在地方上做事,一直没有回去。”李瑀恭敬地坐在旁边,答道。
李隆基又把李瑀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说道:“瑀儿怎么瘦了,又变黑了?”
“侄儿县中最近事忙,故此侄儿要多在外面盯着,以免被人给算计了,县中的百姓可都等着侄儿带他们过好日子呢,外面天热,风吹日晒的,自然就黑瘦一些,但侄儿的身子骨却比已往更好。”
一说起这个,李瑀就好象立了天大的功劳样子,难忍得意地回着话。
李隆基还真就不知道李瑀在这边干什么了,听此一说,好奇道:“哪个人敢算计瑀儿?待我教训他,可是主簿和县丞不听话?”
哪怕明明知道李隆基说着玩,李瑀也还是高兴,答道:“不是手下官员,是外来的商会,想要骗侄儿县中的资源和钱财,把昌宁县变成他们*提取资源的地方,是新罗的人,与四海书院有关,不得不防。”
“哦?可是被骗了?”李隆基一听骗人,来兴致了,最近他总是和张小宝与王鹃说话,话锋可不一般,尤其是钱庄与修黄河桥的事情,背后还不知道隐藏多少秘密,所以他现在对骗来骗去的很上心。
李瑀轻轻地摆动脑袋,往前凑凑,小声说道:“侄儿差一点就被骗了,侄儿的意思是,经济方面的事情就不要用身份去压,毕竟以后不可能所有的情况都能够用行政手段来解决。
也是侄儿运气好,对方提出了让侄儿出五万贯,侄儿当时哪有那么多钱,好听到堂兄在新蔡县,与小宝和鹃鹃一起建工坊,前次侄儿庆生的时候,堂兄珣就给了我一万贯,这次我就想去再借点,然后……”
“然后你就遇到了张小宝和王鹃,从他们那边拿来了好的办法。”李隆基也不管李瑀一会儿我一会儿侄儿的来回变,听到他说的话,接口问道。
“是如此,接着……”李瑀开始把从遇到了张小宝和王鹃的事情一点不落地说给李隆基听,听的李隆基和周围的人一个个目瞪口呆。
等着说完了故事,李瑀这才又说道:“现在侄儿自己已经有三万多贯了,衙门中的账上也比以前翻了十番还多,今年秋收之后,可以向朝廷上缴更多的租税,估计千世商会的人也翻不起什么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