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5章 太空试验田(中)(第1/1页)  大逆转190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首开记录的轴承厂之外,接下来就是泡沫金属工厂。冶炼毕竟是文德嗣的老本行,这些个是他最熟悉的行业了,当年还是大学狗的时候,就天天学的这个。当了几十年的国家元首,却没多少机会用到他自己的专业技能,这让文总有时候也难免会有些锦衣夜行,髀肉复生之憾。

    “劳资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精通地外冶炼的专家啊啊啊啊啊……”以前没条件也就算了,现在有了条件,当然要首先搞起来。

    于是,文总重操旧业,亲自主持了本位面第一批太空冶炼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有了文德嗣这个大内行的指导,中国的太空冶炼厂进展速度极快。1938年5月份就完成所有的地面作业,随后分为几十个货舱在以一天6次的频度,在半月内全部打到了轨道上。6月底完成这个工厂群的组装和调试,开始试生产。

    首先做的是泡沫钢,这是最简单的泡沫金属。但是在地面上却搞不出来,因为地球有重力,气泡在钢水内虽然可以供应一部分,但是不但成本较高,数量也非常有限。毕竟西部民间电网是以供应本地民用与工商业电力设计,并没有太多的额外输出,顶多只能提供相当于悬圃核电站三成的额外电量而已。

    如果能获得足够的电力供应,通天桥系统的发车数量基本不会受太多限制。每八到十分钟发一班车都不成问题。当然,如此天宫一号的中转站必须扩大以对应中转需求就是了。

    既然西部电网不能提供太多电力,那就只剩建造新的电厂一途了。其一是建造新的核电站,但这不但成本比较高,同时也有种种顾虑。难道要在悬圃基地周围建造五六座乃至于十多座核电站吗?适当的再增加一些可以,但也不能太多,哪怕不说成本,也要考虑到战略安全问题。

    经过分析研究后,众人决定,以能够增加通天桥运量的产业优先送上轨道。这就是轨道发电站所需的的材料生产。作为主集电器的光电板(即光电硅晶圆),作为主体结构的泡沫钢,作为控制线路的光纤束等。这些相关材料的轨道工厂都需要优先发射建立,如此才能尽快完成轨道光伏电站,从而为通天桥本身提供更多的电力,增加其投射速度。

    因此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文德嗣开始将相关的一些工厂逐渐搬到轨道上去。同时除了从地面搬来设备工厂外,也开始使用轨道泡沫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架钢板开始实验直接在太空建造太空构造物。这是未来建立大型轨道光伏电站的基础。

    至于太空电站怎么把电能传输到地面,这就是采用微波送电了,而且在太空中也是同样如此。轨道光伏电站会把太阳能就在卫星上转换成含有能量的电磁波,即特定波段的微波,再集束之后发射到远处的接收装置上。

    这个理论最早是特斯拉提出的,特斯拉来到中国之后,就主攻这个微波送电技术。1926年5月,特斯拉为首的中国科研人员就已跨越了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一个重要门槛,他们在南洋两座相距200公里的海岛上,成功实现了微波级能量的无线远距传输,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太空轨道传送能量到地面所要穿透的大气层厚度。

    近些年来,与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有关的其他多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大约十年前,光电效率(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转换率)只有15%左右,而现在已经能达到40%。卫星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其中的全自动计算机系统以及先进的轻质建材也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所以相关技术在前几年就已经成熟了,只是碍于运力而无法实施,通天桥建成之后,这个项目就被作为了重点之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