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时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颖河。
颍河属淮河支流,在寿县正阳关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六百多公里。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分界。
颍川郡属豫州,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其治所在阳翟。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颍川在洛阳东南,曹操迁汉献帝到郡内许县,这里成为汉名义上的首都,也称许都。曹丕代汉后,改许为许昌,成为颍川郡郡治。
秦汉以来,颍川既是学术中心,也是政治中心。
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
对不少陈姓、钟姓、荀姓、庾姓族人来说,颍川是个神圣的地方,因为他们的祖先曾在那里书写过辉煌。因此,在他们的族谱或堂联上都有“颍川”字样。
当然,整个汉,魏时期,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荀氏。
荀淑为郎陵侯相,以品行高洁著称。其有子八人,号八龙,孙子名荀彧。这是往下追溯,若是往上,更为恐怖。
原来荀淑竟是荀卿的第十一世孙!
荀子,名况,字卿!
,却是大事。
荀淑有八子,号八龙,也就是说荀彧之父共八兄弟,都有才。
陈寔父子二人递交了拜帖,出来相迎的是荀衍之子荀绍。荀衍是荀彧的三哥,曾以监军校尉守邺城,督河北事。
荀绍拜了二位前辈,迎二人入内,只见荀氏大堂内来往穿梭,人丁鼎盛。陈寔念力探出,房有数百间,竟皆有住。
这些只是上土之人,这家兴盛可想而知。
陈寔说出了来见老友荀淑之意,荀绍拜道:“前辈!从未曾听闻曾祖父至过上界,亦未听闻有曾祖父欲要至上界消息,不知前辈为何便来访了。”
陈寔道:“此点我自知,今日老夫来此,便是邀你曾祖父一见而已。我与你曾祖父乃少年好友,曾一同游学,一同成名,如今上界大兴,我已然登记入册,有这机会,便来与你曾祖父叙旧,不想你曾祖父竟不曾上来。也罢,也罢,今日便算是白走一趟了,你便将我来意禀报一番,他日若是你曾祖父出来,便请给老夫打个电话。”
说着,这陈寔竟掏出一张纸片,上面写着“陈寔,字仲弓。住址:洛阳辰河大道145号”两行字,后面便是电话号码。
荀绍赶紧双手接了,连连应是。
这是递名片,这物流行于商界,五六年前便已然兴起,据说这还是元首提出之事,后多有人效仿,竟流行起来。
陈寔递过名片,也不多做停留,下土人又没得喝茶功能,只得领陈纪便走。
出了荀氏,陈寔有些兴趣缺缺。
“父亲,无需气馁,递了名片,表达来意,荀氏也得考虑考虑。”
“也只能如此了。”
却说陈寔父子离了荀氏,不多时,荀氏祖祠中,便有着十余道身影在交头接耳。
“父亲,这陈氏父子来意可想而知,定是让我荀氏上辰河国这船。但这船能否稳固还是两说之事,此事却万万不能的。”
说话之人乃荀俭,字伯慈,时人称之为荀大龙,生子荀悦。这荀俭正是荀淑长子,八龙之首。
荀氏老大如此说,自有份量,但还是各执一词。最后所有目光集中到一人身上,这人未曾说话。
此人排行第六,名荀爽,在八龙中境界最高,甚至超过了其父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