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大婚事(第2/3页)  平凡的明穿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粉呢龙凤彩舆,也是没坐人的。

    因三人仕途失意,这一段时日流连金陵的山山水水,不愿去招惹徐煜等朋友,所以对城内的新闻一无所知。

    “奇怪”徐珵说道。

    看后面还是一起执事,一乘鹅黄彩舆,里面也没坐人,看样子整支队伍是一起的,三人都看的不懂起来,不知是不是迎亲的

    一头雾水的等彩舆过去,见两名宦官举着一对黄牌走过来,上写奉旨完姻,后头跟着四座诰命亭子。

    此情此景,三人有些明白了。再往后看,就见一队甲胄鲜明的护卫扶着一匹汗血宝马,上面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徐煜。

    三人同时大笑,就见徐煜今日穿着吉服,左肩披了一挂大红彩珠,神色羞涩,目光扫过来,对着盛先生笑了笑,红了脸低下头去。

    他后面跟了数十匹良马,坐着一群神采飞扬的豪门少年子弟。

    盛先生笑道:“有趣有趣,同娶四位佳人,真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了。”

    “太可恶了,这样的大喜事,也不来请咱们去喝杯喜酒。”徐珵不满的道。

    祝颢说道:“咱们自己闭门谢客,能怪谁去”

    盛先生笑道:“咱们继续找个地方喝酒,等醉了,晚上闯进去闹洞房,可好”

    “好”徐珵拍手赞同。

    当下三人付了钱上岸,随便找了个酒馆,看招牌写着“万不如楼”,祝颢笑了笑,徐珵说道:“好,这名字起的好,万事不如一杯在手的好。”

    上了二楼,选了个靠窗的雅座坐了,酒保跑上来问道:“三位老爷,要点什么酒”

    徐珵学着山东人的口音,说道:“俺要喝烧刀子。”

    盛先生和祝颢笑了,说道:“学什么梁山伯里的话头”

    “呵呵。”徐珵哈哈一笑,酒保也觉得好笑。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后世誉为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牛郎织女”,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爱情千古传奇,自西晋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

    唐初“十道四蕃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一直到宋代,“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

    梁祝的故事还流传国外,后世发现最早的相关记载要属高丽。但真正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传奇故事,乃源自明代盛起的家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四大名著一样,都是作者借鉴了民间流传已久的各种故事版本,加以整理和艺术再加工。不是说西游记未诞生前,就没有孙猴子的故事,就没有梁山好汉,没有桃园三结义。

    单单一个梁祝,时下民间即有上虞版本、杭州版本、宜兴版本、微山等版本。相对完整的故事形成于唐代,宋代开始通过艺人四处传唱,元代被创作成曲艺,流传更广了,然后被明代家比如冯梦龙收录在“古今”中。

    盛先生对笑嘻嘻的酒保说道:“老酒三壶。”

    “那点什么下酒菜”酒保问道。

    徐珵说道:“刚才看见外面放着几篓虾子,吃醉虾,要活的。”

    酒保又问道:“还要什么菜”

    盛先生说道:“咱们不用别的,你就把醉虾子多多拿来,再来三碟竹笋,下酒吃最好。”

    “好嘞”

    酒保转身跑了下去,很快端着三壶老酒上来,给客人斟满,又跑下楼去,这一次捧着一个装菜的盆子上来,里面的青虾因活蹦乱跳,特意盖了一只大海碗。

    半醉的徐珵直接伸手把碗掀开,瞬间跳出来几十只大虾,满桌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