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也。其高则冠盖九霄,其旷则笼罩八荒!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凌六虚,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是故,咽九华于神丸,吞六气于丹田。”
这段文字,在朱天鸣看来,不仅生涩难解,且有部分简直一点不通,几于天书无二。
事实上,此乃道家武学最高要义,本就晦涩难懂。一者他对道藏经典接触不多,二则又对武学一窍不通,如此一来任凭他天赋绝顶,此时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这也无怪他,休说是他了,便是绝顶的武道高手,也不一定能通解。想那虚谷子,精研一生,一身修为已至先天神武境,却也只是一知半解罢了。
朱天鸣反复研读几遍,依然无所获取,不禁有些失望。暗自摇头叹息,只好继续往后看去。
翻到下页,纸面上赫然绘着一个赤身小人,细看时,却见小人身上布满了线条。只见一条绿色细线,起自右手无名指,延着臂膀向上至颌下颈中而止。另一条绿线却是由左手起始,也至颌下而止。
这两条绿线均由一条红色的细线牵引,由胸前而下,朱天鸣凝目看去,见线旁注满了“璇玑”c“紫宫”c“膻中”c“中庭”c“巨阙”c“神阙”等字样,直至肚脐下的“气海”而止。
他不知这些称谓代表着什么,但是猜想这些细线应该是修炼这门功夫用的,只是看不出有何出奇之处。再看下面的文字:
“无相神功,从虚无中来,积精聚气,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证武道。此“引脉”为无相神功之始。”下面又写的是这门功夫的详细练法。
往后看去,这样的图谱竟然有二十四幅,每幅图上均有细线和修炼法诀。
朱天鸣越看,眉头越紧,这门神功过于深奥。想要练成,没有个几十年的光景,怕是想都别想,心中颇有几分无奈。
手捧秘录,继续翻看。
心中涟漪阵阵,不由得惊叹出声,这无相秘录当真是包罗万象,里面涉及到内功c点穴c拳法c掌法c剑术c轻功c疗伤足足七大体系。其中更是附注着一些绝世秘术,实乃江湖中人梦寐以求的神功宝典。朱天鸣自然也是兴奋不已,虽说他此时还无法参研透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能有所获。
书中无日月,浑然之间,已至书本的最后一页。此页没有任何文字,单单绘着一个盘膝而坐的老者,衣饰古朴,须发雪白,双目微合,虽是画在纸上,但神情栩栩,宝象庄严,使人看了肃然起敬,更似蕴藏着一股吸引之力,令人不由自主的心旌摇动,神不守舍。
朱天鸣心头震惊,越看越觉得这老者不同凡响,仿佛这根本不是一幅画,而是活物,充满着自然的韵律,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几乎是一瞬间,朱天鸣就完全沉浸在这幅画中,好似这画中的老者,无论是其面容,须发还是衣衫,都具有非凡的魔力。
“轰”
突然间,朱天鸣感觉脑海中轰隆一声。接着便有一道身影显现在脑海中,赫然便是那画中的老者。只是此时已不是画在纸上,而是活生生的走了出来。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寻思。表里虚寂,神道微神。外藏”
就在朱天鸣心中震撼,感到匪夷所思之际,那老者诵出一段经文,犹如大道真言,振聋发聩,直击灵魂深处。
他身如静松,一动不动的坐在神像下,双目微闭,脑中渐渐空明澄澈。初时只是听那老者吟诵,后来自己竟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一股超尘脱俗的气息漾出,看起来飘逸出尘,犹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随时会羽化飞升。
更于此时,在他的脑海中,神凝于虚,犹如春暖花开,云雪齐化。一团温和的热气自识海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