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周府(第2/3页)  感三世长生成道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玄泉观中挂单,今日到这沂州城中,见城中繁华,在这里和大家结个缘。”

    另一个老头接过话:“这玄泉观,虽然不怎么大,但观中道长却都是有本事的高人。道长即在玄泉观中挂单,想来也是有本事的高人,不知道长怎么称呼。”

    赵尘笑道:“我哪里算什么高人啊,叫我清微就好。我刚才的话说的玄乎,说的简单一点,也就是自己被家中长辈赶了出来,在外流浪,前些天借宿在玄泉观里,想着总在一个地方骗吃骗喝不好,便到这城里来逛逛。见城里繁华,想着有没有机会骗些东西回去。对了,还不知道诸位怎么称呼呢?”

    第一个开口的老头开口道:“道长说笑了。我姓吴,叫我老吴就好,那是老李,那是老楚,那是老郑,那是老曹、老卫、老马、老方……”老吴依次把周围的十几个老头都介绍了一遍。

    “老吴……”

    这十几个老头,虽不是什么鸿儒、高士,但数十年沉淀下来,倒也颇有品智慧,说话也极为风趣。几句话一聊,大家遍熟络起来。老吴等人也清楚了这个看起来就十六七岁的少年道人大概也是有真本事的了。不但对诸位的情况,大致都了解,并且,手指一弹,便把众人的各种老毛病给解决了。虽不知道有没有完全治愈,但各种症状都缓解、消失了。

    偶尔遇到两个看相、问挂的,众人也在旁边看个热闹。没生意时,赵尘便和众人天南海北的胡侃。一会儿,众人聊到了运气,赵尘在举例时,便指了下眼前的宅子,说道:“比如眼前这家,整个近千亩的宅子,整个半空中都被一层金黄色气运笼罩,气运浑厚,福泽绵延,要是不出变故,若是求富贵,千年富贵也是等闲;若是求前程,未来五六百年,每一代都至少出一位知府或数位郡守。若是不计代价的勃发一下……”

    说到这儿,赵尘忽然收口,忽然又问道:“这家周府,到底是何来历,这般福泽绵长?”

    听到赵尘突然收口,大家也明白赵尘的意思,虽不至于因言获罪,但终究不怎么合适。见赵尘忽然转移话题,众位也没有多说,顺着赵尘的话,向赵尘解释起这周府的来历。

    原来,这周府也算是沂州的传奇,两百多年前,当时的沂州还是王朝的王城。正值王朝后期,周家的老祖宗,即这代家主的天祖逃难进了沂州城,被一家酒楼的掌柜收留。五十年时间,从一名店小二到这沂州城赫赫有名的富豪。这位老祖宗,一生行善积德,直到中年,才有了一个儿子。其便是这代周家的家主的高祖。

    当时的周家,虽有金山银海,却被周围的显贵看不起。周家高祖一生科举,却连一个童生都一次未中,激愤之下,却寻了短见,只留下了年迈的老父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这便是周家的曾祖。当时直至窦太祖花十余年扫平周围十二州,建立皇朝不到两年。周家曾祖一气之下带着一笔黄金远赴窦朝皇城,花钱捐了一个司库小吏。

    周家曾祖离开时,周围都以为其定然会死在外面,都说周老爷子一生行善,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而且怕是要断子绝孙了。谁成想,这周家曾祖的官却越做越大,待其五十年后,告老还乡的时候,已经是一位二品的尚书了。这周府便是周家曾祖告老还乡,回来后修建的。当然了,当时的周府却还没有这么大。

    那时的周家,虽不被周围显贵明着看不起,却也被暗中鄙视和隐隐排斥。当时周家曾祖在做尚书时,荫庇了一子,从一个从九品的散官开始,最后在沂州刺史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这便是周家这代家主的祖父。

    再后来是这代家主的父亲,正统的科举出生,官至三品侍郎,后告老还乡。这两代,周府虽有扩建,但都不大。经过三代人的经营,这周府终于从周围显贵眼中的暴发户变成了书香门第。

    最后便是这代的周家的家主了,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