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边相比,这里的人们更重文字才华,北边颇受人尊敬的武者,地位却是极低。例如一名后天末期的武者,不说比不上那大概后天五层左右的世家公子,也比不上差不多后天两三层修为的书生士子,便是那真正手无缚鸡之力的寒门穷书生也远远比不上。所以这一路走来,赵尘也收获了满满的鄙视。从店小二到路边行人,看见赵尘者无不在心中道一声:“粗鄙武夫。”可谓是极为轻视,甚至还有一位母亲用赵尘作为反面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赵尘听到后苦笑的摇了摇头,便转身向孟江那面的城外走去,趁没人的时候,将自己那楼船放出来,变作一乌篷船大小。赵尘躺在船中,任凭江水将自己的小船沿着孟江向东飘去,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子。
在赵尘自己的法力帮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赵尘的乌篷船便沿着孟江飘出了数十万里。忽有一日黎明,赵尘半依在船中,手中捧着一卷道经,借着一盏油灯,看的摇头晃脑。突然,赵尘从怀中摸出一枚玉柱,托在掌心比划了一下,抬起头向微微亮起的远方看去,开口道:“终于到了。”
又行了数十里,赵尘先将衣服换去掉,将一身劲装换成一件云锦织就的素色道袍,将宝剑塞回袖中,再从袖中抽出一把自己制作的拂尘,在身上挂些铃铛、小葫芦之类的小配饰,最后将乌篷船靠在江边,下船后顺手将船收回袖中,迎着晨光向远处的大城走去。
赵尘远远的看着城门上的“沂州城”三个字,又看了那五十五丈高的城墙,嘴角抽了抽:“不愧为仙侠世界,不愧是州城,这丧心病狂的城墙,今天又长见识了。”赵尘先雇了一辆马车在城中转了转,转眼便到了中午,赵尘坐在车中,手托着玉柱,确定了大概的位置。
赵尘心中暗道:“不急,先找一个老巢,不对,应该是先找个地方挂单、下榻才对。然后,作为一个‘道士?’,我应该找一个周围的寺庙道观挂单吧。不过,这个世界有寺庙吗?应该没有吧。”就这样发散着思维中,赵尘向车夫打听了周围的神祠、道观,又到城中卖了一匹马,往城外赶去。
按照车夫所说,沂州城北数十里外,有一座坛山。作为沂州的最高的山,便是在整个广原,也是最雄伟的。同样,整座坛山也是香火鼎盛。赵尘将马匹托付给山脚下的一家车马行,向山上走去,大概五分之一高的地方,便看见了坛山山神的神庙。之后便看见各种大小不一的道观如星罗棋布般的散落在半山腰1,大概过了半山腰多一点,不到坛山的三分之二处,虽然各种亭子还有很多,但各种神祠、道观便不见了。再往上,在坛山顶端,修建着一座巨大的宫殿群,最外面的门上写着“广原祠”三个字的鎏金牌匾。
神祠内虽然不见庙祝之类的人,但也香火鼎盛,并且极为的干净整洁。赵尘拉住旁边一位老人家道:“老人家,小道初来贵地,见此处香火鼎盛,不知供奉的是那一位神君?”
老人看着赵尘道:“不清楚,只是自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以前,便有这座神祠了。虽然不知道这位神君的尊号,但在神君的庇佑下,小老儿自小就没遇见过什么干旱、供水之类的。只听那些行走各地的商客们说过,这干旱、洪水之类的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这周围的人,无不感激神君。”
老人说罢,便向殿中走去。赵尘见状,便绕过大殿,在四周转了转,却在后院发现了几个正在洒扫庭院的小道童。赵尘向他们打听这座神祠的来历,发现他们都是山腰下的各道观中的弟子,对这座神祠也是说不清楚。
赵尘在周围闲逛了一会儿,便转身来到正殿之中,发现正殿之中和外界完全是两个样子。赵尘抬眼看去,正殿正中间不见神像,只有一座古老石碑,上书“广原君”三个大字,石碑立于三层丹陛之上,足有一丈多高,丹陛被一圈白玉栏杆围住。看着这沧桑、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