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书籍的数量很多,占据了藏书的50之多,里面内容五花八门,有名人传记,格斗历史,格斗流派理论等等。
林恩开始在这些书籍中浏览起来。
不久,一本名叫《身体的记忆》的书引起了林恩的注意,这本书的内容很有意思,主要是讲,人体除了大脑的神经元能够产生记忆以外,身体的其它部分也能产生记忆。
并且列举了非常多的例子,比如说一个运动员,在荒废了所练习的运动之后,哪怕过很多年再重新拿起来的效率也比纯粹的新人快的多的多。
最神奇的是,书中举了这么一件真实案例,就是有一个格斗运动员在比赛中大脑重伤,从此大脑完全失去了记忆能力,任何事情过眼就忘。
多年过去,当他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格斗比赛的时候,却惊人的在电视机前,展现了自己当年所练习的各种复杂的格斗技能,但是当问到他的时候他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本书指出当人类的身体在进行大量重复的动作之后总能逐渐进化出一套最优的应对方案来。
这套最优方案往往就是一个动作所需要调动的肌群和身体运动尽可能的少,达到的效果也要尽可能的好,身体承受的负荷与痛苦尽可能的小。
如果忽略掉大脑本身,要着重强调身体的记忆的话,需要2个最本质要求:第一是足够多的重复动作,第二是封闭感知,尽可能切断感知器官的影响。
林恩现在面临的最亟提高的问题就是无抵抗状态下的身体抗打击度。而利用身体的这个特性,如果进行大量重复的打击动作,那么久而久之身体也自然会形成最优的应对方式来最大化的减少伤害。
如果有这么一台设备可以设立各式各样的攻击,并且进行大量重复的打击,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身体自然可以形成针对各种攻击的最优适应方案,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身体对于击打的抗性。
目前跟随陈星辰的训练并不能强化这一点,因为陈星辰的体质太强,力度太猛,而且打击起来比较随性,没有太大的规律和重复性可言,林恩现在费尽力气也撑不到10分钟的时间。
林恩觉得自己必须要寻找到一跳最适合自己又夯实基础的训练方法,而《身体的记忆》这本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不过这种训练模式也有着很多的弱点,第一是训练过程非常痛苦,第二是训练过程非常枯燥,第三是代价太高。
因为大量的攻击意味着大量的伤害,当超过身体负荷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反而留下不可逆的创伤,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学分来进行身体修复,而幸运的是,陈星辰提供了这个机会。
第四是训练的时候必须封闭自己的感知,不然当你形成了挨打的条件反射以后,以后遇到攻击反而不会预判,闪避和格挡,那就傻逼了。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这样一台设备,而学校里似乎还真有这样的设备,不过这个设备设计的初衷不是用来挨打的,是用来训练选手的神经反射敏锐度和闪避的。
不知道这个设备能不能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具体还要到时候去看看再说。
林恩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进行这种枯燥痛苦的训练,他决定在每天文化课开始前的早晨去进行1个小时的训练,然后再接受陈星辰的殴打,最后利用免费的机会进行身体的修复。
至于过度的训练是否会留下不可逆的暗伤,林恩目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真有这种损伤,到时候再想办法进行医治。
修复舱只能修复皮肤,皮下,以及肌肉的闭合性创伤,而对其它损伤无能为力他还是知道的。
但是在正式开始前,林恩必须确定学校的这个设备可以进行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