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茶楼听戏训恶卒 洪州相逢故人郎(第1/6页)  谁家杨柳暗飞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嘀嗒!嘀嗒!嘀嗒!”梅雨时节,江南绵雨不断。正所谓:“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这是一座笼罩在暮霭中江南村落。夜色将至,点点灯火,泥泞的路上难觅行人的踪迹。这种道路,就算是上好的官马骏马也难以快行,搞不好就陷在泥地里。

    “嗙……嗙,嗙……”一户普通的农家正在吃晚饭,门外忽然传来急促而又无力的扣门声。

    这一家人吓了一跳,每个人都愣住,不敢作声。当家的老头子护住一家子人,向门外喊到:“这么晚,谁啊!”门外无人应答,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

    “老头子,你去看看。”农妇拉了拉那个老头子。老头心想:“怕是什么野兽吧,可也没听见什么嚎叫声。”

    老头子抄起墙边的长叉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门。门外没有人,只有星光,细雨和泥泞的土地。

    “啊!”老头子忽然跌坐在地上,急忙向后蹭了几步。就在门坎外,他眼皮子底下,一动不动地蜷缩着一个人。此人满身泥泞,伤痕累累,似乎刚刚经历过恶战。

    老叟用长叉子碰了碰他,但他没有任何反应。老头子哆哆嗦嗦地伸手试探鼻息。人,已经死了。

    “老太婆!快,快去喊人!死人啦!”

    屋内传来了瓷碗破碎的声音。

    再说迢青一行人。辞别驿站之后,迢青写了一封书信将黄山之事详述,寄于家父柳汤,然后买了几匹快马想要直奔雁城。但是这白玉桐说自己不会骑马,于是他们又雇了一架马车,向西南行进。

    一行人来到了舒州,街上熙熙攘攘,说不尽的繁华,是这徽州地界数得上的大城。

    来到了大城镇,迢青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人道,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这舒州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柳迢青等人在街上闲逛,寻找下榻之所。

    “在家乡时听闻中原繁盛,至黄山时,以为如此,没想到这舒州更甚,百闻当真不如一见。”

    “白姑娘,先别溢美,等到两京之时,怕是要词穷了。”

    满亭方笑道:“小丫头,东京可比这里还要热闹,到时候有机会带你去看看。”

    “听说这舒州有一民调,兴起于黄梅,名曰黄梅戏,甚是好听,这一路很是无聊,不如我们去听听。白姑娘,师傅,你们说呢?”

    白玉桐僻居西域,从未听过黄梅戏,这下来了精神。“听戏?好啊好啊,这一路可闷死我了。”白姑娘一边四顾,一边拍手叫好。

    “那我们找个戏楼休息一下。”

    迢青一行人正在品茶听戏,这戏楼忽然闯进来几个官兵,戏楼老板赶紧笑脸相迎。

    头领的大兵抓起了个点心,在手上掂了掂。“你这个戏楼,该交‘天恩银’了!”

    “军爷,这上个月不是才交了三贯通宝么?怎么又要收啊。”

    “这上边有令,圣上封禅泰山,天恩降临。我舒州深受皇恩,本来收的那点‘天恩银’修的宫观怎么对得起这浩浩皇恩。”

    “那这次,又要交多少‘天恩银’啊。”

    “不多,五贯耳。”

    戏楼老板直摇头。“哎呦,军爷。我们这小本买卖,拿出五贯上交,我们怎么活啊!”

    “这我可管不了,我是奉命行事。如果你拿不出来这五贯钱,我就封了你的茶楼,拿你去见官府。”

    “这,这让我如何是好啊!”

    “这帮官兵怎么能欺压百姓。”白玉桐一旁愤愤不平,心想:“这帮狗兵我要痛打他们,为民申冤。”“看我去教训他们。”

    柳迢青见白玉桐有异色,立刻按住了她的肩头,摇头示意。这千万可别惹什么麻烦,不然就棘手了。“别人是官,我们是民,而且我们只是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