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五六年过去了,玄明子由于门中事务繁忙,竟将灵童之事淡忘了。
而这一年,山下虽然风调雨顺,可庄稼就快收获时突遇蝗灾,几个州府都颗粒无收。那户人家更是惨,不光庄稼没有收成,就连玄明子留给他们的银两也快用完了。
老两口本想上山向玄明子讨要银两,又怕玄明子知道庄稼欠收,自己家中无有余粮,恐玄明子把这已经五六岁的孩子收回去。老两口膝下无子,又对这孩子感情极深,还指望这孩子为自己养老送终呢。
于是老两口一商量,趁手中还有点银钱,不如远走他乡,这样一来,这孩子就是自己的了。于是老两口就偷偷的带着孩子不告而别。
几经辗转,老两口带着孩子来到一个小村庄。村边有一间无人住的破草屋,一家人便住了下来。由于没有银钱租地,两个老人靠给人打短工糊口。由于两人年岁已高,没有人愿意雇佣,所以这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小珠珠为人忠厚老实,见樵夫到林中劈些柴,就可到集市上换钱,于是他一大早就来到林中,由于年纪太小,也没有劈刀,小孩子只得在林中捡些枯树枝。一个多时辰,小珠珠才捡了一小捆,孩子就这样用他瘦小的腰板,背着柴去集市了。
集市上,珠珠挨着樵夫将柴摆好。樵夫一见乐了,一个小孩子拿着一小捆小树枝当柴卖,岂不可笑。
集市上人来人往,樵夫们的柴又粗又多,很快就被人买走了。只剩下小珠珠一人蹲在那里,太阳已经偏西,他眼巴巴的望着行人,他不明白为什么人家不买自己的柴,他是多么希望有人能买自己的柴啊!
可天公又不作美,竟然下来了雨,热闹的集市一下子冷清起来。不得已,小珠珠只好背着柴回家,可雨越下越大,他便在一个门檐下避雨。。。
由于下雨,香客们早已走了,太阳也开始偏西,悟化(白马寺和尚)便打算早关寺门。可他却发现一个瘦小枯干c破衣烂衫的小孩坐在门槛上。小孩望着门檐上滴下的雨水发呆,身旁还放着一捆已经淋湿了的小树枝。
“小施主。”悟化轻声说道。小孩扭回头,一双深深的眸子,悟化从那眸子里看出了两个字,那就是饥饿。“小施主带上柴跟我来。”悟化心生怜悯。
珠珠乘乘的背上柴跟在了悟化身后走进寺内。
“小施主就什么名字?”
“我叫珠珠。”
“珠珠?”
“嗯。”
悟化领着珠珠来到偏院内,这里是寺庙的柴房和厨房。
“珠珠,你就把柴进厨房吧。”
几个火头僧正在做饭,帮的很。珠珠将柴放到灶边,见灶里的火无人看管,他赶紧向灶堂里继柴。突然,珠珠发现柴上有一只蜘蛛,他轻吹一口气,待那蜘蛛逃走了,他才将柴放入灶堂。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一旁的悟化看到此景点了点头,很是欣慰。
僧人做完饭,珠珠已经满脸乌黑。此时,雨已经停了,珠珠起身打算回家。
“珠珠。”悟化在院中喊道。
珠珠赶忙跑了过去。
悟化蹲下身子,用湿布擦了擦珠珠的小脸。
“以后有柴就送到我这里来。”悟化说完,递给珠珠一个小布口袋,里面有半钵盂糙米。那捆小树枝本不值一个钢板,可悟化料定珠珠家里还有其他人,而且已经断粮了。这半钵盂糙米虽不多,但掺些菜叶之类的,足够一个三口之家果腹的了。
珠珠高兴的深深施礼。
“放我出去,你们这些秃驴。。。你们要关我多久,等我出去了,非把你们这白马庙黑马庙烧个精光。。。”一间上了锁的柴房里,一个女子正拍打着柴门。柴门上的锁已经生锈,“咣当”之声不绝于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