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祝长老千言说历史 黑衣人无语怀心事(第3/4页)  纵横七界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偌大的产业,现在终于有个养老送终的人。

    苏泽勉先稳住祝可义,脑筋里转圈圈。回到后堂,苏泽勉给管家如此这般一说,倒把祝可义告了官,说是祝可义来苏家敲诈勒索,无理取闹。

    由于收了苏家好处,祝可义被下进大牢,充军三千里了事。

    可怜的先祖啊,又在军中待了十年。”祝华余说到此处,已是老泪纵横。

    谷已气得牙关紧绷。西录的小脑瓜一直转悠着想,为什么先祖不从从军的地方跑了呢?带着先祖母一起隐匿起来,那么先祖母也不会死了,从善也不会失去爸爸妈妈了啊。

    此时赵浮月和李从云也听得唏嘘不已。

    “后来呢?”谷已问道。

    “后来,”祝华余润了润嗓子,说道:“先祖充军结束,约了军中两个好友,夜晚潜入苏家。苏泽勉已是老态龙钟,对于十年前的所作所为也忏悔不已。

    苏泽勉叫醒已经熟睡的从善,向从善说了他的身世,问从善愿意跟随自己还是祝可义。

    从善二话没说,过来抱住先祖,嚎啕大哭。从善此时的个头已经超过先祖的肩部。

    先祖于是带着从善离开仰先镇,一路北上。先祖的两个好友李武陵c夏也夫也一起跟随。

    一路风尘仆仆,不几日,来到循州一个叫刘家庄的地方,那里刚发生过一场瘟疫,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祝可义和从善他们就此寻着没人住的房屋,整理修缮,住了下来。开垦荒地,买牛买羊,在刘家庄扎根了。

    先祖的两个好友不几年也娶妻生子,先祖倒终老未娶。

    后来从善娶了刘氏,生习业。习业长大,生谦书。从祝从善到祝谦书,三代都在刘家庄生活。

    一是刘家庄耕地有限,二是循州府的赋税高居不下,三是人口激增,祝谦书动员大家搬迁。他寻得亨河一个去处,没有人居住,土地肥沃。

    大家都同意,于是祝家三十二户c李家二十五户c夏家十五户开始搬迁。到达亨河边的一片旷野,大家开始凿石伐木,和泥制砖,建造房屋。

    边建造,边开荒c边养牛养羊,虽然累,大家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干劲十足。

    有些其余地方逃荒的人也来此居住。

    仅仅过了五年,村子从最初的七十几户发展到五百余户。为了村子里的人安居乐业,谦书合计建造围墙。将已有的五百余户圈在围墙内,村子起名叫新邑。

    在新邑村内,谦书生乐玄,乐玄生竟先,竟先生辰农,辰农生博丁,博丁生有泰,有泰生振友,共历经七代。”

    说到此处,祝华余看看大家,李从云等兴犹未尽。

    祝华余接着说道:“新邑原来的村子几经扩充,变成了新邑城。以后的事,我们的宗谱上都有记载了。包括你,西录。”祝华余指指西录。

    “没有我吗?”西卷问道。

    “有!有!”祝华余笑呵呵地说道。

    这时橡树周围的空场地上摆了三四十张桌子,围着橡树居住的周围第一排的住户,都敞开门,门里门外都是桌子。上菜的男女穿梭如织,夕阳即将西下,大家坐定,过年一般,热热闹闹地吃起来。

    天暗下来的时候,好些男女老少都吃好了,陆陆续续地把吃饭的桌子都撤了,剩下一些喝酒的男人还在叽叽呱呱地说着话。篝火点了起来,村子里的小孩子围着篝火,快活地追逐打闹。

    看着这个小村庄其乐融融,赵浮月不禁心向往之。

    祝华余还坐在桌边,小朋友围着他听他讲小蛇变大蛇的故事,谷已c西卷等困死懵懂地听着。

    李从云站起来说道:“长老,谢的话就见外了,但有什么我们师徒二人可以效力的,我们义不容辞。天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