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碑文(第1/2页)  飞阁流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是一首在修真界广为流传的《逍遥游》碑文,传闻在修真界里谁能参透其中奥妙,得天书秘籍,可进入无上凡尘境地。这碑文的属地——飞阁流丹,便成为无数修真弟子流连忘返的地方。

    飞阁流丹,由清风派创建于周朝春秋年间,历经1300多年历史。神秘的飞阁流丹碑文在战国年间出现,收录自庄子《逍遥游》一文,由清风派第十五代掌门人柳尘参悟成仙后,将修仙无上心法融进其中,便产生了这神秘的碑文,后续几代清风派在飞阁流丹碑文的辅助下,得以傲立群雄。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战乱的纷争,碑文的秘密已经从清风派消失,到第四十二代掌门时,清风派修真龙头地位只是空存名号。至天宝年间,清风派由传说中的修真第一派沦落为文人墨客c修真弟子c闲暇民众的度假第一圣地。

    暮云山,位于中原腹地,主峰由剑秀峰,桃园峰,龙王峰和玉帝峰等组成,高峰插入云端,仙气缭绕。且山中有一水帘洞,夏秋之际洞水溢出,汇流成溪,在阳光的照耀下谷中涌起山岚雾蔼,朦胧飘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故称“暮云山”,素有“云梦仙境”之称。飞阁流丹位于暮云山的玉帝峰上,登上玉帝峰可观暮山云海,宛如君临天下,察沧海桑田。飞阁流丹选址于此,吸收天地之灵气,可见创派掌门用心良苦。

    天宝九年,立夏,暮云山已处“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登山人群络绎不绝,均是为一睹飞阁流丹碑文风采。清风派第四十二代掌门逸袖子早早已通知门下弟子安排接待登山人群,清一色的青花白装束在暮云山入山各道口随处可见。笑容可供的清风派弟子仿若早已忘记自己是修真人士,将营生作为门派第一要务。

    清风派建筑门殿一共有五个,分别为玉石殿c归云殿c仙剑殿c摘星楼c飞阁流丹。玉石殿采用暮云山产出的通云玉石作为材料,正殿通彻明亮,辟邪正气,净透心灵,为各游客祈祷平安c参悟道缘c洗涤心灵的地方;归云殿是清风派接待游客作息地方,因其每逢夏季林木婆娑,气流涌动,林木叶子宛若云海拍岸,顾名思义归云殿;仙剑殿,为清风派弟子开会c修真c习法修炼地方;摘星楼,为清风派掌门人和辈分高的长辈居住地;飞阁流丹,实为清风派的藏书阁,收录其派系1300多年来积累的修仙秘籍,专供门下研读的地方,飞阁流丹藏书阁不对游客开放,属于私家禁地,对方外放仅为大殿和飞阁流丹碑文。清风派在修仙造诣上远落后于丹鼑派c南无派c灵宝门c真空流四大门派,便将营生作为该派第一主旨。在开元盛世年间,清风派向朝廷纳贡超过其辖管拢右区四分之一收入,晋升为朝廷重要纳税大户,故此朝廷也特别关照清风派,周边配有朝廷驿站。如暮云山受外敌入侵或其余各派滋生事端,朝廷顷刻间大兵压境,是故清风派拥有的飞阁流丹藏书阁和飞阁流丹碑文,一直无人敢动妄念。

    清风派掌门逸袖子站在摘星楼上,一袭青花白衣随风飘动,轻抚其银白的长须,笑呵呵地看下满山的人潮,时不时和身边的三位年长者以及一位美妇交谈,这四位均为清风派的掌殿者。脸圆卧蚕眉c身材矮小者为和风长老,掌管玉石殿;瘦高c清秀c面带凶光者为欲晨长老,掌管归云殿;四条眉毛宁为一块c颧骨高耸者为立磬长老,掌管仙剑殿;玉肤凝脂,瓜子脸,柳叶眉,身材凹凸有致,年约三十来岁的美妇为飞阁流丹藏书阁明云长老。

    “师兄,正值立夏之际,和风日丽,我们暮云山的旺季又要到来了。”美妇咯咯笑道,一笑一颦之间,眼波流动,胸前微微起伏,美不胜收。

    逸袖子捋着长须点点头,“我们清风派能有此盛景,全赖祖上的庇佑和各位同门打造。”

    立磐长老听了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