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小刘注意最后的注解。
“这可真是太神了!”小刘惊叹。
肖弥拿笔敲了一下小刘的脑门,“你没仔细看我的报告。”
“综合水温气候,尸体的腐烂程度,等等等等,推定的死亡时间是三到四天前,不可能再具体了。”他耸耸肩,“但死者手腕上的电子表停在了下午4时49分30秒。”
肖弥见宋杰晃晃悠悠的回到他的位子,然后盯着面前桌上放的那几张纸,在犹豫要不要翻开看。
肖弥轻轻扯动嘴角。
“我给它解剖过了,死因是进水所致。”
“但这只能说明它是那个时刻入水的。那可能是抛尸的时间,却未必就是谋杀发生的时刻。”萧剑龙纠正道,“死亡时间有可能是那个时刻与三天前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
“有可能,”肖弥身子向后倾斜抵着椅背,用右手撑着桌子的边缘,左手则在熟练的转着笔花,“但误差不会太大。除非凶手是在行凶后把尸体搁在河边,一段时间之后才想起把它扔到河里的。”
“当然,那段时间可以是三天前到三天又19小时40分30秒前的任何一段时间。”肖弥说。
“怎么?你找到第一现场了?”忽略掉肖弥玩世不恭的语调,萧剑龙抓住了他话里的重点。
“具体的地点还不确定。”肖弥说,“不是在河的下游地段,有可能是中上游的某段河岸边。”
他停止转笔,用铅笔的末端点点桌上的报告书。
“河的下游沿岸都是很细的泥沙,不会出现小石子的。”
他又开始用右手反方向的转笔花,“目前,我的手头上还没有足够的河流沿岸的泥土样本,所以无法说出它的具体来源。”
“什么石子?”小刘伸着脑袋问,紧接着脑门上又挨了一记爆栗。
“你没好好看我的报告书!”肖弥佯装生气。
会议室里一片纸张翻动的声音。
萧剑龙在大段大段的学术论证之中找到了他需要的信息。
“鞋?”他眉头微蹙,“你是在他左脚的鞋里发现的那个小石子?”
“喂,等等,”小刘插话,“这跟刚才讨论的第一现场有什么关系?跟再之前说的死亡时间又有什么关系?”
他在肖弥再一次的抬笔之前缩回了脖子。
“这会儿怎么又扯到石子上去了”他小声嘀咕。
“没听过一句谚语么?”肖弥说,“让旅人疲倦的是鞋里的一粒沙。”
“又出来谚语了。”小刘继续嘀咕。
“没错,这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萧剑龙说,“那粒‘沙’极有可能是在被害人死后进到鞋里去的,否则的话很难相像死者能够在鞋里有石子的情况下走来走去。”
“而且鞋的大小正合适。”肖弥补充说,“他不可能察觉不到那个小石子的存在——如果那时他还活者的话。”
小刘一脸恍然大悟状。
“我明白了!就是说案发现场其实就在那条河的河边!”他“刷”的一声把报告书翻到前一页,“在河的中上游一带的河岸。然后又把尸体丢到河里了。”
“而河水进入死者手腕上带着的电子表,表坏了,停在了下午4时49分30秒。我们已经知道了谋杀案是在河边发生的,所以说死亡时间也就应该距表停的时间不久。当然凶手没有理由在杀人之后把尸体放在岸边很长时间后再把它扔到河里!”
小刘对自己的那番推理很是满意,洋洋自得的点着头。
肖弥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这听起来确实说得通。”萧剑龙说,没有看小刘,“如果谋杀是在河岸发生的话,将尸体扔到河里是最直接的作法。如果不是在离河很近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