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罗法力,而且是独属于你的特殊道路。太一,太乙,难怪都说你天赋高呢。”太濛叹息一声后,挥挥手,身边浮现两个等人高的仙人投影。一个东土打扮的修士,一个是西方蛮荒之地的修士。
“金仙又名大觉,是一种不朽境界的称呼。在龙汉时代,龙族称呼为龙君,凤凰称呼为羽皇,麒麟一脉称呼为兽王。总而言之,这个境界就是自身不朽不灭,能超然寿元法则之外。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就是所谓的大罗道果,天地之间的永恒业位。龙汉年间不过三族高层以及道祖魔祖等少数几人。”
“修大罗道,当今天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一种是东土的元炁论,太乙道果。这个‘乙’视作太极图之上作为分割的弦线。乙是动态的一,一是静态的乙。从‘一’开始,分两仪,合四象。一点点通过太乙之弦演化自己的道。”
太濛左边的修士打坐调息,头顶浮现太极图,运转阴阳两仪,四象五行之道。这正是鸿钧所奉行的理念。
“但凡东土神圣,从太乙仙真突破到大罗境界,都是这样。最终将自己的道不断延伸下去。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万物这一步,自身大道演化天地万道,以自身凌驾天地万道之上,也就意味着大罗道果成了。”
太乙到大罗,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太一听后不住点头。太濛采百家之长,经常跑去别人梦境中聊天论道,远比太一闭门造车要懂得多。更别说,他还有一生后世见闻,以及盘古大神的梦中传承。
“这是东方的理念。正所谓盘古生太极,两仪化四象,不外如是。顶多便是走一走勾勒三才,定道五行的路数。”
太一神情稍稍释然:“没错,道祖讲法也是这个理念。他的玄门崇尚太极之理,从阴阳而生四象,进而演化大道。”
“但西方不同。”太濛又一指右侧小人。那人盘膝打坐,身后浮现一颗菩提妙树:“西方将金仙这个境界称呼为大觉,又名大觉金仙。其实,金仙这个概念原本就是玄门鸿钧道祖他们称呼外道的。龙汉年间,几位仙道大能自己称呼为太乙天仙,将其他外道同境界的人称呼为大觉金仙,主要就是针对西方外道修行体系。久而久之,这个称呼越传越广,便作为修行层次,成为洪荒默认的一种分划。天仙之上有太乙仙真,然后大罗道果。”
“继续说西方的体系,这种称呼问题我才懒得管。反正金仙称呼挺好用的,就这么称呼呗。”太一对所谓的称呼不以为然,也不深究其来历,反而催促太濛继续讲解大罗道果。
太濛摇摇头,只好继续说西方体系:“龙汉年间,西方有异人悟道,创出一种‘心如明镜,身如菩提’的法门。大觉之后,心为明镜,映彻大千红尘,以自身明悟菩提,最终走向大罗道果。嗯他们的大罗道果称呼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成我的说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遍知寰宇天道,也就是大罗道果。”
“也就是说,他们的道并非分两仪,衍四象,将自己的道化作万千,来成就大罗?”
“对,他们是用自身映彻大道,直接将天地投影,以心悟道,领悟万物皆空的道理。”
“那你说,我这属于哪种?好像跟他们都不一样?”
“你这种应该算是东土大罗道的逆推版本。我在龙汉年间听某位仙道大能讲道,曾经听他提及。‘当初仙道几位大能创出太乙c大罗修行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假说。’但最终这条路没有走下去,以鸿钧道祖为首的诸位仙家便已经把大罗道演绎出来。”
“什么假说?”
“鸿钧道祖他们的理解是,为了让大罗恒存于天地,需要遍知天下万事,以自身大道形成一个天地大道的雏形,是圆之理。形成圆满如一的大罗道果。西方心修一脉当年的论调也跟此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