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34 红烧肉(第3/4页)  蜀汉之庄稼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渡大败袁绍,曾下书责令朕送质子。”

    “当时张公身为重臣之首,却是久不能决,唯有公瑾一人,力争此事不可从。不然朕最终不过领一侯印,仆十数人,车数辆,马数匹,安得南面称孤?”

    张昭听了,脸上露出有些难看的神色。

    底下的众臣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然后又很快安静下来。

    哪知孙权却是越说越上瘾,“当年曹操领军至赤壁,又是张公力主劝朕降曹操。若是彼时听张公之言,只怕此时已经在洛阳那里向曹贼乞食矣!”

    有意劝孙权遣送,后面又亲自劝说孙权降曹操,乃是张昭所做出的最大错误决策。

    也幸好当时有周瑜。

    此时听到孙权居然在称帝之日当众提出来,张昭即便已经是皓首苍苍,却仍是老脸胀红,牙齿咬得格格响。

    他抬头看去,只见坐在上头的那一位人主,早就不是那位向自己虚心请教的郎君,而是一位已经头戴天子旒冕的皇帝。

    可能是他年老眼花,也可能是皇帝坐得太高太远,所以他有些看不清上面这位人主的表情。

    感受到身后如火灼一般的目光,张昭知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他的身子在颤抖着,终于挺不住压力,缓缓地伏到地上,久久不语。

    孙权看到昔日这位性情刚直的老师终于服软,浑身上下更是如饮了醇酒一般,飘忽不知所向。

    “老臣有愧,意虑浅短,有负盛托,如今陛下大业已成,老臣岂敢再窃居高位,栈恋不去?加之年老力衰,不胜理事,求乞骸骨。”

    说到这里,张昭心中之悲凉,溢于声色,不禁有些悲从声来。

    孙权却是起身,下了陛阶,亲自扶起张昭,“张公,你岂不知我性情耶?方才只不过是嘲啁罢了,开个玩笑而已。”

    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众臣看到孙权这般,这才暗松了一口气,跟着大笑。

    更有大胆者,高声道:“昔日陛下年少时,大司马曾管江东钱粮,陛下私下但有所求,大司马从无有应。”

    “然陛下掌管国事,却以大司马忠诚,信任重用,直至贵重之位。陛下身为天子,胸怀四海,又岂会记前仇之事?”

    此话一出,众臣又是连声称道。

    孙权扶着张昭,更显得亲近。

    张昭却是觉得自己后背有些湿漉漉的。

    他被扶起后,再大着胆子看向孙权,发现皇帝脸上带着笑容,仍是那个熟悉的吴王,这才放下心来。

    只是方才之言,却又凿凿在耳,不敢轻忘。

    他对着孙权行礼道:“陛下,老臣方才之言,藏于心中久矣!非是一时有感而发。去年冬日里,老臣就因病卧榻不起。”

    “这些年来,越发感觉自己精力不济,如今陛下登极位,老臣也可以放心了,故愿还官位及统领部属,退居养老。”

    孙权转过身,向皇帝位走去,在没有人看到他神情的时候,他脸上的笑容似有若无地变幻了一下。

    直到再次面对众臣,这才重展笑容,“张公年老功高,辅朕三十载,如何此时要弃朕而去?即便张公欲刺,朕亦不许。”

    说着,他宣布道:“诏,拜张公为辅吴将军,位仅亚于三公,封娄侯,食邑万户。”

    众臣一听,顿时轰动。

    张昭三辞不得,只得无奈接受。

    接下来,孙权大封众臣。

    同时正式追尊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

    又立子孙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即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一切事毕,这才派出使者出使西蜀,建议两国并尊二帝。

    待汉国得知此事,朝野议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