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吃情堂的董小宛(第2/4页)  黑洞公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一个苹果c两根黄瓜个香蕉c两个小笼包碗豆腐汤,就依样画葫芦拿了一个梨c两根萝卜屉小笼蒸饺块生煎豆腐碗香蕉汤。余落又自取了两碟腌肉,分给张有猫一份,说:“这叫董肉。”张有猫不解,说:“一点也不凉,怎么叫冻肉?”余落说:“董永的永,董肉。”

    董小宛摇摇头,好像最近食客对她千辛万苦抓回来的古兽肉都不怎么感兴趣。

    张有猫问:“站着吃吗?——我看这两边也没什么椅子好坐嘛?”

    余落说对董小宛说:“你先忙你的。”董小宛咯咯笑地飘走了。

    “随我来。”余落两人走了几分钟到了灰色墙边。原来这灰墙从远处看就是一面墙,但是走到近处就会发现原来每隔几步就有一个房间入口,只不过房间被一个灰色的屏风遮挡住,从远处看这个屏风和墙几乎同体,很容易从视觉上把隔间隐藏起来。隔间内的饭桌则是空的,桌旁数张小椅,而墙上则又是挂满了热食。隔间另一边又有一个出口,张有猫往那边看去,则又是一个极大宽敞的大厅,无数桌子摆在其中,只不过这边的桌子上是空空荡荡。

    张有猫问:“这么多好吃的,不会变质浪费吗?”余落点点头:“这倒不会。你看那些桌子上面都有有设备控制的。如果人走近桌子,时间就会运动,空气和食物发生接触,就会生出气体和味道,人也可以取走食物。反之,如果人距离桌子很远。桌子上的时间就会停止,空气和食物不发生接触,不产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食物的味道和状态就可以保持几十年不变。”

    “哦!真神奇。”张有猫说:“不过还有个问题我很好奇的——董小宛有没有——那个什么男朋友或结婚呢?”

    余落说:“哦。你是问这个呀。很遗憾地告诉你,她在几百年前就结婚了。所以你是不用指望她了。你是不是对她感兴趣?那我可以给你讲讲她的事情。”

    张有猫说:“说来看看。”

    余落说:“明朝末年,董小宛出生于江苏省的苏州市。江浙沪自古出美女。她家是当时的中产产阶级,当时苏州城内小有名气的“董家绣庄”就是她家开的,主营苏绣,其实就是服装业。因为苏绣还要在布料上面绘画,所以也算是服装和艺术的结合。由于祖上经营了两百年的招牌,所以生意很是兴隆。家境在时的苏州城也是大户人家。作为家中少主,董小宛琴棋书画c针织女红都有很高的造诣。”

    “但是董小宛在13岁的时候,“董家绣庄”的庄主,董小宛父亲因为急性肠胃炎医治无效去世了。董小宛的母亲和女儿董小宛对经营绣庄一窍不通,所以只好交给伙计打理,隐居家中避开俗世。二年后,中原各处起兵造反,天下大乱。董小宛的母亲打算关闭绣庄结算账目,发现绣庄账面原来几千两银子不见,此外还欠下各处上千两银子。绣庄不久破产清算,多方债主登门要债,各种压力和打击之下母亲病倒。从此上千两银子的外债就压在董小宛一个人身上了。”

    “江浙沪民间借贷渠道自古发达,董小宛四处借钱,接东墙补西墙,不免债务水涨船高,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时,江湖人士找到董小宛给她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凭借其国色天香的资质去天下最大的红灯区——江苏南京的秦淮河畔——打工。”

    “董小宛只卖酒水不卖身,凭借其琴棋书画的水准来招待客人,但是曲高者和寡,宾客越来越少,老鸨很不满意于是对其冷遇,所以,董小宛选择离开南京回到苏州。但是债务依然没有解决,反而打着滚儿地变得更多了,从一座小山变成一座大山。而董小宛母亲还需要钱来治病救命,董小宛只得为筹集现钱把自己卖到了半塘妓院。”

    “在半塘妓院,董小宛卖笑c陪酒c陪客人出游,依然是只卖艺不卖身。在那时,结识了年纪大她十三岁的“明末四公子”冒辟疆,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