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去中岳嵩山,四师弟去南岳衡山,五师弟去北岳恒山。你与其余师弟师妹,好好练武,以备中秋校武,及九月十五五派大校。”顾清泉满心不愿意,却知这是三位师尊议定之事,于是老老实实答应,辞了出去。
次日寅正,顾清泉起身,匆匆洗漱后来到练武场,见一众师弟师妹已大都到齐。众师弟师妹都来问候三师兄一路辛苦,事谐与否,又问在洛阳见何景致,说个不休。忽听一位师弟小声说道:“大师兄来了。”众人顿时停住,各站各位,待李清涟行至近前,俱各躬身道:“大师兄早。”李清涟朝众师弟师妹一躬身,道:“众师弟师妹早。”不一时,祝清风及几个师兄弟一起来到,大家互相致意。正说话间,三位师尊一齐来到。居中一位五十来岁,身材中等,相貌慈和,正是当今华山掌门褚毓秀。左边一位六十来岁,身材高瘦,不苟言笑,是褚毓秀的师兄冯毓德。右边一位也是五十来岁,矮矮胖胖,眉花眼笑,头发胡子皆无,乍一看像个和尚,只是头上无香疤,身上无袈裟,看去很是滑稽,正是褚毓秀的师弟韩毓才。褚毓秀共收了十五名弟子,冯毓德收了七名弟子,韩毓才收了五名弟子。二十七名弟子中有九名是女弟子。其中李清涟入门最早,拜在褚毓秀门下。其次是祝清风,拜在冯毓德门下。再次是顾清泉,拜在褚毓秀门下。众师弟师妹称这三人为大师兄c二师兄c三师兄,其余师弟师妹,不再排行。本来三人不是一师之徒,不该如此称呼,只是大家叫惯了,便由得他去。这三师c二十七弟子,便是当今华山人众。五岳剑派中,华山派门人弟子一向不多,历年来又与魔教多有争斗,尤其是五十余年前两场大战,华山一派更是几至灭门,直到褚毓秀接任掌门,精选弟子,力图振作,十几年来,华山派方才重振雄风,不但门人众多,兼且武功出众,隐为五岳剑派之首。
褚毓秀就任掌门后,与师兄师弟商议,所定的第一件事便是三人尽快开山收徒,务要选拣资质良好c聪明勤苦的少年人,方可拜在华山门下。所定的第二件事,便是要众弟子务必文武兼修。我中华传统,盛世习文,乱世习武,又有“穷文富武”之说,然纵观历史,可知真正杰出之士,必是文武双全c文武兼修,二者不可偏废故是一因,其实也因文能促武c武亦能促文。学武之人,往往不读诗书,只一门心思地练武,然而华山派武功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不学文,则武学中种种精妙之处,便不易领会,教徒弟时,心中有,说不出,也就教不出佳弟子。待练至高深境界,更是须文武兼修,以文促武,方可百尺竿头,再求进步。褚毓秀自小便爱读书,自觉受益良多,若不读书,自忖自身武功到不了现今的境界。想那少林一派,和尚们日间所作最多的功课,便是读经,武学虽冠绝天下,在和尚们看来却是末节,佛学才是其根本,练武只为护法;那武当派,更是多读道藏,尤其于《道德经》《南华经》更是终生勤读不辍;五岳剑派中,北岳恒山派是佛门弟子,研习佛经;东岳泰山派都是道士,研读《道德经》《南华经》等;西岳华山c中岳嵩山c南岳衡山三派,武功皆近于道家,尤其是华山派,更由于陈抟老祖的缘故,与道家渊源颇深,故褚毓秀定下规矩,众弟子务须勤读《道德经》,熟习之后,再读《南华经》,再之后是《列子》《淮南子》等道家经典。若是更有余力,可广泛涉猎,不禁种类,亦不必限于道家经典。大弟子李清涟,最爱读书,武功又高,故深得褚毓秀的喜爱,更是一众弟子的表率。
后来,弟子渐多,褚毓秀又定第三件事,那便是每日早起练武,不再是自己师兄弟三人各自教徒,改由三人共同教授督率门下弟子练武。讲论武功c点评弟子是自己之责,演练招式c指点窍要是大师兄冯毓德之责,师弟韩毓才从旁相助。冯毓德是三人之长,武功也为三人之首,当年师父颇有意立他为掌门。后见褚毓秀口齿便捷,不论何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