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问善于本心(第2/3页)  破天之恋三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还没念完,夫子摆手让停“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如实回答。”说是这样说,其实夫子是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不懂,是不是在装傻。

    看着老师现在是笑着,摸了摸头,想起那一尺子,觉得有些不平衡,撇嘴不爽“您是老师,问什么话,学生哪敢不答”。

    夫子摇头,笑骂道:“你这孩子气,别以为刚刚你在沉思,我就当你在想事情,你眼睛上眼睛,我让的那双眼,”觉得这话有些不妥,像在绕口令,改口讲道“行啦行啦,我的问题来啦,为师问你,什么是善?什么是本心?”

    “老师,这是两个问题!”子君感叹着。

    “不要打岔,”

    “善,乃人之本也,与恶相对,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是为——大善也。”

    “妙,说的妙啊”“不错,此乃善也。”

    夫子挥手制止学生的议论,轻声说道:“什么是本心呢?”

    “说到本心,学生倒是知道一桩典故,和佛有关,不知可否借用?”夜思君言语淡定而又不失礼节,说和佛有关,当然是指这个世界是有佛的,而知道的人并不多,他们的存在非常神秘。

    夫子听他这话,仿佛有些懊恼,挥挥手说道:“不要对我而拘束,”抬手又指了指周围的学生“不要和他们作假,现在,将来你都需要他们”。

    听着夫子如此说话,夜思君心里流过一股暖流,有些小感动,不要对我而拘束是在告诉他,不要对老师见外,否则夫子会生气。不要对他们作假,是在告诉夜思君,他们都是可以信任的,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师兄,不要像那些官士一样,惺惺作态,表里不一。

    “是,学生知错了,”躬身向夫子施礼认错,转身向师兄们一拜。

    众师兄摆摆手,表示不碍事。

    “这桩典故是学生在古史中看到的,说从前有一个道人,在山上与佛对坐三天三夜,第一夜,他问佛:‘红尘三千丈,如何可与佛一般安享清静?‘佛回答:’红尘三千丈,当持一颗本心观看,如此则虚妄尽破。‘听佛这样说,他久久不语。第二夜,他又问佛:’何为本心?有之何用?‘佛低语:’吾不闻,汝既为道,而不知本心,故以佛不知。‘他不甘心,连声问道:’佛本是道,道觉本心,为何不知道?‘佛笑道:’如此你为道,却又怕红尘着你道,你又想看破红尘踏破道,如此汝可知道。‘道人笑了,说知道,’我看你是道,酒肉穿肠也是道,踏着也是道,走着也是道,三千大道,我只取一道。‘佛笑着向山下走去,低声念经,颖颖传来声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他同舟三百渡,千年换来一盏台,嫣然回首问一物,才知来生已惘然。‘”

    所有人听完这一典故后,全部都还在沉寂之中,仿佛如同亲身经历了一般,又像自己看到了那般道。

    但是夫子却不同,听着佛下山后念到的几句话,他知道这不是一桩典故,因为这世间十万年来,根本没有出现过佛最后说的那几句话,所以他断定这话是子君说的,想到这里,他又震撼了,一个小孩可以编出这样一桩典故,可以说出让他这个恐怖的乾境修仙者而有所感悟,怎样的一个聪明才智的人啊,由不得他不惊奇。

    看着学生们还在呆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