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御前布道(第1/2页)  风烟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事已定,风灵本该欢天喜地地拜谢,可她到底欢喜不起来,心口酸。天籁小『说ww』w.』⒉她突然就意识到,不论她如何不愿承认,矮榻上斜靠着的那个垂暮之人,原是她的亲阿爹。照他的情形来看,已是日薄西山之势,她便就此欢欢喜喜地走了,只怕难过自己的良心。

    既然十余年来,阿母每年除夕命她望长安而拜,要她还报生身之恩,眼下这境地,她便不该弃他而去,总该多照拂些日子才是。

    他众多子女之中,他原最喜魏王李泰、太子李治、高阳公主。而今吴王、魏王与太子朝中争势,他哪一个都不能多见。高阳公主自辩机遭腰斩之刑后,凉了心思,鲜少再来宫中问安。

    余下的只不过一个不肯相认的她,她若再走,使他晚景凄清,恐她那已逝去的生母泉下也难安。

    动此一念,风灵便收起了方才的庄敬,撇了嘴,佯作娇嗔:“圣人这是嫌风灵啰嗦聒噪,扰了圣人静养,想早些将风灵遣出去么?”

    李世民一愣,忽就笑了起来,“如此,难为你了。”笑了几声,气息有些上不了,紧喘了一回。

    风灵忙上前,在他后背又加了个锦靠,替他顺了顺气儿。

    门外阿盛在禀,说是玄奘法师到了。

    李世民在喘咳的间隙,指向殿门与风灵道:“去开了殿门,请法师进来。”

    风灵恍悟,圣人适才话中几番提及“业障”、“业报”的话,她还奇怪,怎从不言佛道的圣人忽就起了向佛之心,原是受在此译经的玄奘法师的点化。

    风灵前去应门,殿门一开,便率先向殿外的玄奘法师合掌施礼。玄奘见在她此,并不意外,倒还记得她上回来时坠马昏仆的事,问了几句安好。

    风灵张开双臂在原地转了一圈,“早就全好了,还未谢过法师诵经加持的大德。”

    玄奘只淡淡一笑,道:“这原是你的造化,谢我作甚。”说罢便进殿去向李世民问安。

    李世民并不肯受玄奘的礼,强撑着从矮榻上站起身,要以释教的合掌礼还之,不想身上乏力,站起时一阵头晕目黑,风灵赶忙几步上前扶住。

    风灵本意是要将他扶上矮榻,在榻上歪着,好教身子舒坦些。可李世民却执意要坐正,那一脸认真,竟似学生面对授业的先生。

    “圣人不必拘束于形,随意散坐即刻。”玄奘法师在矮榻下的一张书案后坐下,缓言劝道:“论说听佛法禅语确该正襟危坐,可眼下圣人正抱病,学佛意态已是十分虔诚,大可不必拘泥于外,重在以心参悟。”

    果然是在向玄奘法师习学佛礼。风灵自忖猜测得不错,既圣人有心向佛,而她向来笃信释教,如此自是十分欢喜。且能亲耳聆听玄奘法师这样的大德高僧,实是难得,她忙清心静气,跟着一同受一回教化。

    听了片刻,风灵觉玄奘法师讲得较为粗浅,只比昔年千佛洞外的俗讲略高深雅致些,想是圣人终究初探释教,讲得不宜太过深奥。

    再细听听,便不难觉出李世民所问所思,大多围绕生死业报。风灵不由偷眼去望他,暗道:原来君王垂老时,同万民一般惧怕老病死,同这世间大多数人一般惧怕因果业报。

    “圣人既问因果,此处倒是有一段琉璃王灭释迦族人的典故,顾娘子讲得甚是妙,比寻常僧人俗讲更胜一筹,不若请顾娘子再讲上一回。”

    听见玄奘法师忽提到自己,风灵忙收回目光,想起在千佛洞时,拂耽延替府兵开窟那日,玄奘法师导着自己参悟因果业报的情形,便将那日所将的释迦种姓扑食鱼王,鱼王化身琉璃王灭释迦族,琉璃王凯旋后全军又落入河中溺亡的典故,细细地讲予李世民知晓。

    末了,玄奘法师赞许地点点头,“是故,有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