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无名 (六 中)(第2/3页)  家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史无忌为行军长史。武士矱侄儿武克臧为司仓参军。京兆郡丞白文晋为军司马。并举荐齐州进士房玄龄和大儒王圭的得意门生杜如晦为记事参军。这些人能力和品行素为李渊所熟知,所以沒有任何阻碍相关委任就被批复了下來。

    大军到了扶风郡,李世民立刻在杨广行宫岐阳宫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参加的者除了长孙顺德、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几个固有心腹外,又增加了房玄龄、杜如晦和李靖三人。密议开始,李世民毫不隐瞒地承认自己受到了父亲的刻意冷落,并且将目前哥哥所处的有利条件一一挑明。他告诉自己的所有心腹,自己不认为哥哥有能力接替父亲的职位,进而给所有人一个光明的未來。为了避免将來大伙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必须想办法让父亲认识到兄弟二人在能力上的巨大差别,尽早放弃对自己的固有成见。

    听完李世民的话,长孙顺德、侯君集等人都很着急。特别是长孙顺德,因为谋事过于偏向李世民,已经被李渊从左膀右臂的位置赶到了李世民麾下。这等于他今后的所有前途都与李世民的个人前途息息相关,不得不绞尽脑汁为对方谋划。

    着急归着急,大伙七嘴八舌说了一大通,却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对策。毕竟建成的世子地位确立以久,并非轻易可以撼动的。况且唐王李渊的态度也决定了大伙的态度。自从他大张旗鼓地送李建成及其麾下健儿北上之后,李家门下大部分核心重臣就主动和李世民疏远了距离。

    “唉,李某命薄!”看众人除了抱怨之外束手无策,李世民摇头,喟然长叹。

    “唐王在此事上,的确过于偏向世子!”长孙顺德跟着叹气,花白的胡须上下抖动,看上去就像一团染了霜的枯草。

    “依属下之见,唐王是个非常有分寸的人。他的春秋不高,应该有很长时间考虑这些事情。”对李家兄弟之间龌龊,房玄龄虽然早就有所耳闻,却沒想到二人之间已经到了这种水火不同炉的地步,楞了一下,迟疑着安慰。

    “并非我危言耸听,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哥为人虽然宽宏,但此番南下的功劳却绝大部分为我和尔等所立。一旦父亲百年之后,兄弱弟强…..”望着面色不一的众人,李世民低声解释。

    兄弱弟强,至少在北方对抗突厥人的战争沒打起來前,外界的感觉是这样。以唐王李渊目前的权势,也难怪李世民担心自身安危。最是无情帝王家,李渊若是当了皇帝,建成和世民二人的关系就像当年的杨勇和杨广。虽然瓦岗军所书写的檄文中,厉声谴责了杨广杀兄夺位的罪行。但如果换了杨勇当皇帝,恐怕他也无法包容一个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征服整个江南的大将军弟弟吧!

    “二公子可以韬光养晦,或者暂时少领军出征,避一避世子的风头。也许在唐公心中正希望你这样做!”本着儒家的思考,房玄龄继续劝告。兄友弟恭,是他认为理想的家庭成员相处标准。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劝有些愚,但给别人出主意手足相残的事情,暂时他还做不出來。

    长孙无忌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问題是现在二公子无法不出头。四下里全是敌人,总不能躲在京师里不出战。若战,旁人必然会将二公子和世子的战果相互比较!”他耸耸肩,以奚落的语气继续补充,“还好北上对抗突厥的人中还有个李仲坚,否则,我等说不定就要披发左衽了!”

    “即便击败了突厥,大部分功劳恐怕也是李大将军的。他出道七年來只败过一次。”侯君集冷笑了一声,尖刻地指出。对唐公借李旭之手给世子建成创造成名机会的做法,他非常之不满。既然是涉及到中原生死存亡的战争,就应该派遣李家最强的人出马。派一个连仗都不会打的世子去做什么?打胜了当然能借机稳固地位,可万一败了呢?毕竟突厥人起了倾国之兵。

    “此战恐怕即使挡住了突厥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