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居然知道这件事。”陈家主的状态很是不对。
他,很疑惑。
中原不应该是以德报怨的吗?他们的官不应该不管出国的百姓的吗?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查这个。
偶然?
不,不会是偶然。
这就像一个县令,突然跑一老百姓家里,问了一句:“你吃了吗?”
不要说是大明,就是后世,其目的也不可能真是问一下,吃了吗?
“这是他们的家事。我不知道。”陈家主想了又想,还是摇了摇头。他没有说。
对北边的中原,他了解太深太深了。说了又如何?
只不过是撕开了伤口,然后还是让他们咽下去罢了。
一次又一次,他们习惯了,他们也不再说了。
说它干什么?痛苦的是自己。说了,只不过是再痛一次。甚至他们会让自己去迎合他们。
铁铉看着陈家主,看的陈家主心中发虚。
“嗯,这样吧!我派人带大人们去他们以前的住处去看看。”陈家主突然说。
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他没有撕别人伤口的习惯,也不想撕这个伤口。但是,万一呢?万一大明愿意保护我们呢?
呵呵,不会的。
他苦笑摇头。
“一起去吧。”铁铉邀请他。
“不,不了。”
各扫门前雪的传统,正常人都会把它赋予在一个贬义的界定里。然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结合自身工作感受,对这句话自然也就又有了新的理解。中国人无疑是很勤劳的。只不过当一个种族只剩下勤劳后,无疑是悲哀的。
陈家主没有去,他只派出了下人,而且走的是后门。
没法子。他们不信任大明。他们怕被当他人报复,更怕他们被当地人报复了,大明会上来踩上一脚,然后与当地人分了他们的家产。
这不是猜测,而是事实。这是一个从赵佗开始,已经维系了八百年的事实。
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流传(大受欢迎?)的一出戏,便是赵佗与吕嘉。
赵佗建立南越国以后,为巩固后方,积极拉笼当地土著,把吕嘉调升中央,封地置产(今顺德大良),并任命为丞相。
而这也是越族融了秦军的起步。
后世说法是,吕嘉积极推广中原文化、先进农耕技术,促进了岭南的越、汉民族融合,使南越国壮大,甚至可与汉朝一度抗衡。
元鼎四年,赵婴齐去世,太子赵兴继位,是为南越哀王。当时汉朝初平匈奴后,汉武帝想把汉朝势力延伸入南越国,于同年派安国少季、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天子,内属汉朝;又令卫尉路博德则率兵驻守桂阳,接应使者,在军事上威慑南越。
在宴席中,太后当面指出吕嘉不愿归属汉朝的行为,想以此激怒汉使出手杀死吕嘉。但因吕嘉之弟正率兵守在宫外,安国少季等使者犹豫不决,没敢动手。吕嘉见形势不妙,随即起身出宫,樛太后大怒,用矛欲击吕嘉,但被赵兴阻止。
吕嘉回去后,赶紧把他弟弟的士兵分出一部分,安排到自己的住处,加强防卫,并托病不再去见赵兴和使者,还暗中同大臣们密谋,准备另立新君。赵兴一向无意杀掉吕嘉,吕嘉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但吕嘉却杀了他。
这出戏很有名。当地人人必看。
因为这是政治正确的是,吕嘉是越人的大英雄。
虽然汉武帝为之大怒,出兵伐越,同年杀了吕嘉,但是可惜上也就一个汉朝。
其他王朝的做法又走了赵佗的老路--民族大融合,以越融汉。
不管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