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的国号便是大汉。
依照这个原则,栾奕起兵于济南,济南隶属现在的齐州,而栾奕在此之前又担任过齐王,所以他的国号应该是大齐才对。
对于这样的建议栾奕断然予以拒绝。他说:立齐为国号虽然是惯例,但是‘齐’一州之地,用大齐做国号显得小家子气,实难表现神州大地广袤的领土和朝廷无上的威严。
听了这番话,群臣们明白,栾奕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中意的国号。便问:“以陛下之意,当以何为号?”
“神圣华夏帝国。”‘神圣’自不必说,未來的国家仍将旗帜鲜明的以圣母教为指导。至于华夏……《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确实可以展现出大国风度。
“好个神圣华夏帝国。”荀彧连连点头。
郭嘉乐开了花,“就他了!”
商定完国号,接下來是年号。在这方面栾奕不准备推陈出新,而是要继续沿用圣元纪年。
文武百官和各地百姓用惯了圣元纪年的月份牌和台历,自然不会反对。反正圣元年代虽从汉献帝时期便已开启,但真正的开创和奠基者终归还是栾奕。沿用下去无伤大雅。
除了国号,栾奕还提议将神圣血红十字大旗定为国旗,赤金圣母女娲象定为国徽,《唱一首天上的歌》定为国歌,将由栾奕作词、蔡琰谱曲的新歌《精忠报国》定为军歌。
对于这些问題,满朝文武摆出淡漠的模样,连道:“一切全听陛下做主。”
栾奕见百官对国旗、国徽、国歌不屑一顾,告诉他们不要小看这小小一张布、一块徽、一首歌,这些事物虽小,起到的作用却功在千秋。
自古以來,华夏文明提倡家、国、天下,家字居先,国自家后。之所以如此,有一点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在百姓看來,家是实的,国是需的。家切切实实摆在眼前,不大一方院子,院外不远处几亩薄田,年迈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热炕头的婆娘,在这些元素的共同拼合下,家这个词汇被充实起來,看得见,摸得着。
与家相对的,国则是虚无缥缈的。对于一名普通百姓而言,他不知道国有多大,或者说在他心目中国实在太大了,大道无边无际,大道让他觉得渺小,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可能为这么庞大的载体做出任何贡献,于是他选择无视“国”的概念,把心思都放在经营自己的小家上。
这样的思维换做是谁都在所难免,却也是身为执政者的栾奕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为了扭转百姓的固化思维,为了让百姓心中的家?国,变成国家。。有国才有家。
栾奕要通过设立国旗、国徽、国歌、军歌的方式,让“国”的概念在百姓心中充实起來。让他们知道城头插着国旗、飘扬着国歌旋律的地方便是神圣华夏帝国的领土,让他们知道挂着国徽的建筑便是华夏帝国的官署,在这些地方,华夏帝国的军队将誓死捍卫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华夏帝国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同时,栾奕还要让华夏境内各地官署和教堂在显耀位置挂上大幅《圣神华夏帝国》地图,让百姓知道华夏的界碑并非在天涯海角,而是触目可及的边疆,任何人做出的哪怕微弱的努力,都会为华夏的强盛起到巨大贡献。
说完这席话,栾奕吧嗒吧嗒干裂的嘴唇,抿了一口茶。
高台下的文武则呆愣愣看了他半晌,齐齐跪地,山呼“陛下英明”。
接下來,栾奕又与群臣讨论了皇帝、文武百官以及百姓自称的问題。自秦代以來,华夏各地各阶层的人自称词汇缤纷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