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1章 症结(第1/3页)  神话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荀彧口干舌燥,心力憔悴。~,经学不过是一块敲开仕途之门的砖,一旦得逞就抛诸脑后。这才是儒门最大的问题,而不是重义轻利。”

    “君子德风,人德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历代先帝提倡德教,依然人心不古,世道沉沦。如果举国崇利,则国将不国。还谈什么太平盛世?”

    “荀彧,我看你不是境界毁了,你是脑子坏了。”

    荀彧无言以对。忽然之间,他觉得自己那些刚刚想通的道理根本不对,脑子里一团浆糊,连他自己都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司徒府的。走在宽阔的大街上,他觉得有些冷,有些无助。他抬起头,看着远处只剩下半截的朱雀阙,一时有些出神。朱雀阙是儒门百年大局的局眼。却被袁绍兄弟一把火给烧了。起来也真是劫数。

    劫数这个词是荀彧从刘辩口中听到的,据原来来自安息人支谦,是佛门用词。佛门,五百年有一劫。和儒门五百年有圣人出有暗合之处。刘辩手上的一块佛骨舍利。据和天竺的孔雀王有关。这个孔雀,会不会就是儒门所的凤鸟?

    儒门真会像刘辩猜的那样源自西夷吗?他的另外两个人又是谁?

    荀彧思如潮涌,一时恍惚出神。

    ……

    钟繇拾级而上。匆匆登上了弹汗山。

    他虽然不以武艺出名,但是身体很结实,一路走来,气定神闲。

    刘辩看着钟繇,暗自叹了一声。这可是曹魏文武全能的长青树,贵极人臣,却能活到八十岁才寿终正寢,在这个年代可是难得,能和他相比的也只有贾诩那只老乌龟。

    行礼完毕,刘辩问起了幽州的事情。

    钟繇先报告了一下上谷太守的事。经查,审配、文丑等人是从上谷郡进入草原的,上谷太守公沙孚是北海人,心向袁绍,与审配的关系也非常亲近。袁氏起兵之后,他一直想响应袁绍,奈何被燕山阻隔,刘虞与公孙瓒又防范得当,他这才一直没找到机会。

    “看来人在朝廷,心向袁氏的不少啊。”

    钟繇笑笑:“陛下,身在袁营,心向朝廷的更多。”

    “是吗?”

    “是的。陛下可知道孔融?”

    “知道,圣人后裔嘛。”刘辩笑了,他再无知,也不可能不知道孔融。到了这个时代,他也没少听到孔融的名字。不过,当世对孔融的看法是恃才傲物,是个标准的书生。但是他与普通书生不同的是,他不像那些人一套做一套。他信奉儒门,就以忠孝为准则。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真诚,袁氏起兵,他守在北海,坚决不向袁氏低头。

    孔融是圣人后裔,他不依附袁绍,实际上就是否定袁绍代表儒门的合理性。袁绍至今无法真正掌控山东,与此不无关系。所以刘辩对孔融的印象一直不错。

    “孔融与陶谦联合,在太史慈、陈登等人的辅佐下,力保青徐不失,是有功的。臣听,青徐豪杰听陛下在弹汗山闭关修行,都翘首以盼,希望等陛下出关,他们好追随陛下平定天下,征战四方呢。”

    “是么?”刘辩目光一闪,沉吟不语。钟繇是什么人?他跑到弹汗山来,可不是为了几句奉承话。他的是青徐豪杰,表达的却可能是他的心声。钟繇希望他再次御驾亲征,亲自解决山东的战事,而不是留给刘协?

    荀彧和他联系过?

    “朕一心修行,不愿意多动干戈。山东既然依附袁绍,朕就想看看儒门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也能取长补短,建万世太平。假以数年,陈留王长成,国家积蓄多了,再出兵山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为什么这么?”

    “山东依附袁绍是的不少,可是反对袁绍的也很多,像臣刚才所的孔融,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