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进军小插曲(第2/3页)  明末金手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底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当然,议论的最多的还是:“不愧是皇帝陛下的儿子,真有乃父之风!”

    实际上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老爹变.态,子女也跟着变.态,人比人气死人,还让不让人活了?!

    温馨的日子还沒有过上十多天的时间,前线的军报就让这样的好日子暂时停止了。

    为什么是军报而不是战报,只因为大军刚刚进入青海,即将进入青藏高原。和敌人根本沒有交锋,甚至敌人的影子都还沒有看见,自然不会有什么战报。但到了这里,军报却是不得不发上一封了。

    这可不是报平安的军报,而是求助的报告。

    原因很简单不是?就算是士卒不少都是陕西人,也算是靠近青海西藏什么的,但真正到了那里,尤其是进入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可不是谁都可以承受得了的。刚刚才迈过去一点点,不少士卒开始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军医很快就检验出來了,沒有让大军继续前进的意思。

    负责指挥的杨洪和曹变蛟两位也是一早就在张弘斌这里,听说过了高原反应的具体情况。以前不以为然,如今看到这些士卒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才意识到这可不能够马虎对待。

    当然也不是有人提议,不过是数人这样,大军大部分士卒都沒有问題,是不是继续前进个两里路看看?

    这个提议沒有通过,至少沒有全员通过。杨洪亲自策马深入腹地,结果自己得了很重的高原反应回來,若非军医治疗得当,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好的结果。

    有了杨洪的教训,大家才意识到,这高原反应对任何不习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都有效。好吧,那怎么办,自然只能够写成一份军报,然后火速送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

    说起來这还有点小心机,暗指:这仗可是你要胡作非为的,这下可好,你好歹得给个主意!

    于是,这封军报就來到了张弘斌的御案上,所有国会的人下意识的选择忘记了这封军报的存在……

    好吧……张弘斌看了看军报,最后咨询了一下导购员,确认沒有解决高原反应的特效药,但有加快适应和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的时候,就买了一批送了过去。但按照导购员说的,这种药物只是帮助患者最快适应高原反应,但按照个人身体情况來看,需要三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真正适应高原反应。

    为了稳妥,张弘斌表示,让大军在青藏高原地区驻扎一个月,一边操练一边接受治疗,确保每一个士卒都可以适应高原情况之后,再行进攻。

    也就因为这一份命令,大军不得不停止行军,在青藏高原的边境地区设下了大营。

    每天日出而出,所有的士卒都在统一的军号下进行整编训练。从最开始的接近于热身的运动开始,过了十天才开始进行比较初期的军事训练,二十天后基本上可以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

    一个月后,大营的士卒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不再畏惧高原反应,这才开始集结起來,再次出发。

    而他们留下來的大营,倒也沒有被浪费。随着第二批辎重部队的到來,这里成为了辎重集散点之一。本來也算是半个正规的军事单位,奈何这里远离前线,而且或许士卒也有自己的需要,有些商人就看准了这点。

    于是驾着马车,带來了一些小玩意过來,只要不喝酒,那基本上吃点小吃喝口粗茶那也是沒问題的。

    有了小吃店,自然也少不了经营了数千年的老产业,,青楼。当然,荒野之地不能建起一座楼房,不过老鸨带上十多个水嫩嫩的红倌人,沒事弹个小曲娱乐大众,更多的是紧急搭建的小帐篷里面……那个啥……

    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开始有些蒙古地区或者别的地区的牧民來到这里,或者简单呆上一会,或者真的举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