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四章 黄姓后生(第2/3页)  明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月以來,的确多了不少商户,不过其中只有三家值得称道,分别是周姓,王姓和卢姓。这三家原本就世代居于山西,只因为年初突然爆发了瘟疫,便举家前往山东避难,岂知竟因此躲过了流贼大祸。直到今日,听闻局势稳定之后,这才又举家迁了回來!”

    原來如此,并不是这几家商户能够后來居上,而是他们本就在此根深蒂固啊!

    郭师爷频频点头,“如此更要打压了他们的气焰,必须让他们知道现在谁才是太原城的龙头!”

    李信瞪了他一眼,“馊主意!商家竞争是好事,岂不闻铺多旺市一说?我巴不得咱们山西的商人生意做便天下,咱们不但不能打压他们,还要扶植他们,让他们壮大……”

    李信的一些说法将郭师爷说的愣愣怔怔,嘴上不说,心里却在腹诽着,大将军是不是缺心眼,将钱拱手让外热赚去!

    “是否将他们也吸收进商社,让这些人也入上一股?”田复珍对此事也另有看法,觉得打压不如拉拢。李信又否定了田复珍的意见,“他们留在外面要更合适一些。”却沒说原因。

    “不如这样,发行的债券可找他们也入些股?”田复珍还是希望能从这些人身上刨出一些可以看得到的利益。

    “不必,任他们自行发展,阳关道独木桥,谁都不干涉谁!”

    田复珍却道:“只怕他们未必就是独木桥!”

    “何以见得?”

    “这几家以贩盐为主业,却从未见他们往九边运送过粮食,手中却盐引不断,难道不奇怪吗?”

    有何奇怪的,李信并不觉得有问題。田复珍耐心的解释,大明朝自中叶以后“开中法”逐渐成为盐业的主流,即是商人运送一定数额的粮食到九边,然后以此换取朝廷出具的盐引,通过盐引來合法的贩盐,谋取差价!听着似乎繁琐而利润低下,但实际上其中的暴力确实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联合商社亦贩盐,到现在为止,由盐上取得的利润,仍旧是商社的支柱收益。

    李信立即就明白了田复珍的意思,但也不觉得奇怪到哪里去,中国情便是如此,商人依靠官府总能更好的谋取暴利,当属于见怪不怪。

    “税卡的重税就够他们喝一壶了,应该针对这些人再提一提税额。”郭师爷不死心,仍旧希望李信能动用官府的权力打压他们。

    “我看你是昏了头,怕咱们树敌不多吗?田府尊,回头他们若是申请山西境内的免税通行证,可以适当的照顾一下!”

    李信希望由这些商人能够带动起山西的整个商业氛围,只有商业蓬勃发展起來,他的货币计划才能尽最大可能的实现。虽然山西目前仅仅是搞债券,搞粮票,这种变相的货币,但 终究是在为正式出台货币而做的信用准备。

    “哎?田府尊,你不也也有事要说吗?”

    田复珍这才一拍脑袋,“可不是,看我这记性,大将军看看这报纸。”

    李信接过他手中的《太原午报》,上下看了几遍,沒发现什么问題,便问道:“可有问題?”

    “问題大了!大将军且看这几片针砭时弊的评论的署名,可都是生面孔。”

    “有问題吗?”

    “这些署名都來自民间,田某怕有些必有用心之人……”他说此话时,眼睛里充满了忧虑,他早就意识到,报纸这东西是柄双刃剑,能帮人也能伤人。

    李信不以为然,“还道甚事,也无妨,发就发,让百姓监督官府执法,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这发稿的底线可以宽一宽,只要不直言谋反,颠覆朝廷,都可以发嘛。”此事他清楚,当初负责报社的黄胜也曾请示过。

    太原城东,迎宾客栈,小伙计不耐烦的催着一名看样子年不满三十的后生。

    “我说黄公子,您这店一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