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7 图穷匕见的最后对决(下)(第2/3页)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阵仗不过是声东击西之策,名为劝阻皇庄,实为预废太子财权之举。

    这样一向宠溺朱厚照的弘治皇帝如何能忍,眼神复杂的看向刘健,却强压心中不快尽量保持语气平淡地询问道:“刘阁老,你是皇儿的太傅,事关太子未来你觉得该如何办理。”

    刘健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走出班列奏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应该让太子殿下专注于圣人之学,时时刻刻以圣人之言行约束太子殿下。行儒礼,知理学,自然会无心它物。”

    弘治皇帝继续追问道:“诸位爱卿,如何让太子专注于圣人之学?如何让圣人之言行时时刻刻约束太子可有何法?”

    朝堂诸公见弘治皇帝有松口迹象,因皇庄改治导致的阴霾一扫而空,气势为之一震。

    礼部尚书徐琼再次启奏道:“启奏陛下臣有三法可解陛下心中之惑。”

    弘治皇帝轻轻哦了一声,一副迫切样子询问道:“徐尚书有何三法快快说来。”

    作为刘健的拥趸和礼法的捍卫者,礼部尚书徐琼当然不让出列继续奏道:“其一酒精作坊乃国之重器应划归兵部统一管辖,以绝酒精流入草原;其二盘山镇皇庄所获钱财由陛下代管至太子登基;其三恢复古制,设立一位司纪官,专门负责监督,劝谏太子言行。此三法行,必使太子远黄白之物,专心圣人之学。”

    三策一出,朝堂顿时哗然。在相互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之际,一个声音响彻朝堂。顷刻间朝堂为之一静,朝堂诸公齐齐看看出声之人。

    但见左都御史闵珪迎着众人目光,昂首挺胸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弹劾礼部尚书徐琼朝堂失言之罪。”

    整个朔望朝一直处于朝臣逼宫之下弘治皇帝突然听见反对之声,心中火气不由消减一分,语气也真正出现平缓的道:“闵爱卿何出此言。”

    闵珪躬身一礼道:“酒精作坊乃太子私产,请问徐尚书用何原由充公兵部,敢问徐尚书视《大明律》为何物?”

    闻言这些久经宦海之人如何还听不出话中之意,名为弹劾朝堂失言之罪,实为罔顾国法之罪。无论如何回答其言语确实有悖《大明律》,只要被坐实那就不是失言之罪可以了事。白闵皆与太子交好,闵珪之用心不言自明。

    刘健当然知道其中利害,上前为徐琼开脱道:“陛下,酒精作坊划归兵部,徐尚书确实欠虑,臣以为酒精作坊获利亦由陛下代管。然徐尚书所忧不无道理,蒙古骑兵年年骚扰我大明边关,如若酒精流入草原,对我大明无疑是雪上加霜。臣以为为防止酒精流入草原应该由兵部监管。”

    此话一出文官用意已经昭然若揭,文官这是誓死也要讲太子约束起来。断绝财源并非要害,真正的杀招是恢复古制,设立一位司纪官。如果此事被刘健等人办成,那太子永远将处于文官监视之下,就是以后的太子也再也逃离不出其左右。

    此时勋戚武官为首之人,英国公张懋在也按耐不住。好不容易看见勋戚武官重新崛起之时机,如何能再让文官扼杀在摇篮之中,更何况陛下久久不曾答应,不言自明。

    只见从来不在朝堂上发言的英国公张懋走出武勋班列躬身一礼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刘阁老、徐尚书言过其实了,臣闻太子殿下去年冬日起效仿陛下传素服,食简膳。太子殿下以蒙童之年,就已经办到从奢入俭之难,足可见其聪慧贤德。臣也略通经史,自古能从奢入俭者,臣只闻太子殿下一人,又有何担心再被黄白之物所惑。”

    弘治皇帝闻言哈哈大笑,饱含深意地道:“英国公言之有理。刘阁老、徐尚书你们教导太子之心朕心甚慰,然是太过执着,当局者迷呀!不应拔苗助长,过于急切。”

    刘健、徐琼见打好局势被英国公瞬间逆转,虽心有不甘但还是应声退下。

    英国公张懋却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