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如何还不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保证道:“请太子殿下放心,此事就交由全安。”
小正德这是将后世的农家院的经营模式直接移至盘山。
一行人说笑间已至村头,只见村头立着一个五米多高的牌坊,匾额之处没有一字,旁边还立着一个两米高汉白玉的无字碑。
朱厚照狐疑看向王全安问道:“为何牌坊和石碑都未有字。”
王全安十分郑重的躬身一礼道:“新村乃太子殿下所建,百姓因太子殿下而活,新村还请太子殿下赐名。至于石碑要撰写建村史,以供后人永记太子殿下之恩德。然毕竟是为太子立书,吾等不敢擅书,还请太子殿下定夺。”
闻言便知这些皆出于王全安之意,此二策一出盘山世世代代将感恩皇家忠于皇家。然这不正是朱厚照想要的吗!现在越发是欣赏这个王全安了。
王全安既然如此表明态度,不如先给他吃一颗定心丸,盘山也确实需要一个带头之人,毕竟何文鼎不可能长时间在这里。
朱厚照语气很是严肃道:“这石碑本宫就指定你来写,但本宫有一要求你什么时候进士及第什么时候才有资格写这块石碑。”
王全安闻言已经是喜出望外,惊喜之色毫不保留的流于表面,连忙跪地磕头道:“草民谢过太子殿下,草民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
朱厚照小手轻轻扶着王全安的胳膊示意起来道:“起来回话,至于村庄的名字,本宫也不敢擅动,还请父皇定夺。”
朱厚照话音刚落身后便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道:“此村既然乃皇儿一手建立,这名字自当由皇儿亲自来取。”
朱厚照寻声望去,只见弘治皇帝带领着三位阁老、六部堂官、三位国公爷人从村外走来。
弘治皇帝来到朱厚照面前停下脚步环视一下六人问道:“众位爱卿以为朕的提议如何。”
成国公朱辅出列道:“臣深以为然,既然此村乃太子所建,赐名乃理所当然。”
英国公张懋、定国公徐永宁应声复议。
武勋可没有文官那么多弯弯绕。昨日今日所见所闻三位国公爷对朱厚照印象极佳,加之太子殿下本来就好武善骑射更对三位国公爷的脾气。未来只有一位好武的皇帝,武勋集团才有从新撅起之日。弘治皇帝,武勋集团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他们便将目光转移到朱厚照身上,这位尽半年大放光彩的太子殿下。如此示好的机会怎能错过,更何况弘治皇帝此等做法是为朱厚照涨名望,三人推波助澜一把,不更显自己诚意,如果太子殿下这都领悟不出来,那也不值得武勋集团支持。
而此时的刘健却面沉似水,心中的五味杂陈不足外人道也。
一旁的李东阳见首辅如此之态度轻轻叹气思忖道:自己与首辅公事几十年,首辅什么都好,就是古板倔强太注重礼法。虽大义不失,却执着于文官政治。如今君臣相得益彰,文官与天子共治天下不是更好。刘首辅呀、刘首辅呀、太过执着,何时才能真正参透物极必反的道理。
然而在场所有人地表现朱厚照尽收眼底,自己似乎若隐若现的明悟出一些道理,但又有些抓不住头绪。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