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一礼道:
“臣刘健,见过太子殿下。”
“臣李东阳,见过太子殿下。”
“臣谢迁,见过太子殿下。”
朱厚照回礼道:“三位阁老辛苦了。”
四人简单寒暄一阵,刘健主动让出身位,让朱厚照列朝班首位。
今日之一切全被朱厚照收归眼底,心中却感慨万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一群人,短短半年对自己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次是冷漠被动,一次是热情主动,冰火之间让内心感触颇丰。
刘健眼睛直盯盯看着太子殿下的背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开阁前一直担心太子殿下好武而厌文,每日九转愁肠。然开阁半月太子殿下聪颖好学,打消原有的顾虑,对太子殿下的感官也有了新的转变。只要太子殿下一直如此,必定成为臣公百姓称道的贤君。
后面的群臣已经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嘀咕。人人都在猜测今日太子殿下因何再次上朝,心中也略微开始忐忑不安。只因太子殿下闹出的阵仗太大,虽张氏兄弟失宠被扳倒,重臣拍手称快,顺带自己吃的也是盆满钵满。然西市五日血流成河同样震慑这众人,这些官员就怕太子殿下将目光盯道自己头上,前一阵的吃相有多难看众人是心知肚明,这要是太子殿下在当一回晴天到老爷,那众人就是乐极生悲了。
随着一声司礼监太监一声“上朝”的高呼,三声脆响的鞭声。众人收起了各自心思,迈起官步越过金水桥,登三级阶梯,步入奉天殿。朱厚照依然领头走在前面,一切仿如昨日一般,然百官对待自己的态度却已是云泥之别。
一成不变的三呼万岁后,百官起身后打量高高在上的弘治皇帝,见面露喜色,众臣一颗被朱厚照提起的心放入了肚子之中。
百官心思忖:自开阁以来太子殿下聪颖好学的名声是不胫而走,今日陛下让太子殿下上朝,难道是要在百官面前好好显摆一下。还是太子殿下最近几件事做的是龙心大悦当一众官员面前有所赏赐。
百官各自心思是不一而足,但肯定是太子殿下今日不是来惹事的。
百官还是十分感激太子殿下,就因太子最近出色的表现,朝堂的气氛轻松许多,所奏之事也少一些波折,尤其是张氏兄弟倒台后推官的折子更是一路通过。
百官见今日弘治皇帝依旧是龙颜大悦,那还矜持着什么。一封封奏报的折子是蜂拥而上,弘治皇帝也是一一应允。
弘治皇帝见政事已经处理完毕开口道:“朕已经有些时日没有与众位爱卿聊天,朕最近有些感悟说与众位,朕与诸位爱卿共勉。”
弘治皇帝言罢谢迁出列道:“陛下所悟必是真知灼见,臣洗耳恭听陛下圣谕。”
随之谢迁身后整整齐齐道“臣等洗耳恭听陛下圣谕”
弘治皇帝很是享受众位大臣的恭维继续道:“朕几日温养得一感悟,这大明社稷就如人一样,六部就是大明的五脏,律法就是大明的经络。五脏不健安能活命,经络不通安能不病。然堂上诸位爱卿就是这大明江山社稷的郎中,如何使大明江山康体如初,就看诸位爱卿的行医之术了。”
李东阳闻言走出班列躬身一礼道:“陛下所言甚是,华佗曾曰:‘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臣等必定竭尽全力协助陛下创大明之盛世。”
随之殿上的所有文武百官齐齐行跪拜礼高声道:“臣等必定竭尽全力协助陛下创大明之盛世。”
弘治皇帝见众人齐齐跪拜心中突然有感而发,想想自己不足弱冠登基为帝,在位十一来一直勤于朝政不敢懈怠,除奸佞,任贤能,严律法,才有这众正盈朝之势力。而近日这千古奇书《青囊书》再现世间,不就是上苍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吗!
弘治皇帝思及此处难免心起波澜,十分迫切想将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