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 沛公扬意气(第5/6页)  逐鹿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还给他带了自认为好吃的好玩的,刘邦都让收下,说:“这是父老的一片心情,我一定都收下,带回宫中,让宫里的人都分享一下。”当然走时,刘邦也都给了他们一些小礼物。当晚,张不疑和众乡贤摆酒为刘邦接风,张不疑又是小辈,刘邦自不推辞,尽兴吃喝,席间刘邦说起:“这些年在外吃了那么多的大鱼大肉,这一吃还是家乡菜对口。”

    乡亲们说:“既然皇上觉得家乡菜好吃,何不找几个家乡的厨子去跟你做饭呢?”

    刘邦说:“好,你们给我选几个,我这次走时就带走。夏侯婴想着这个事,别忘了。”

    夏侯婴说:“好的陛下,我不会忘的,我也想吃家乡饭。”

    乡亲们看刘邦真的是喜欢家乡的一切,过后给他选了几个好厨师,让他带走。

    席散回到南宫,武负陪着曹芷来见刘邦。侍人报告进去,刘邦命让她们进来。几人一见,顿时都没了话说。刘邦这时也老了许多,武负已成老太,曹芷一直自己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虽有刘邦时常派人接济,然不免辛苦,风霜在她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哪如戚姬时常在他身边被人照顾得细皮嫩肉。刘邦看着她们说:“我年轻时,多蒙武媪关照,才能时常吃上一顿像样的饭,现在还时常忘不了你对我的这段恩情。知恩图报是咱沛县人的性格,我就赐你万金,让你在晚年当个富婆,好好享福吧。”

    武负还像当年对待那个小兄弟一样,大大咧咧地说:“你看你说哪去了,我那不是也靠你帮衬一下生意嘛。我们是来看你的,不是来给你要东西的,只要你心里还有老姐姐就行了。你哪儿不用钱,不要给我。”

    刘邦说:“你不要客气,这是我的心意,隔日我就叫人给你送去。”

    “你看你。”武负说。

    刘邦又对曹芷说:“你这些年在家带个孩子,也辛苦了,肥儿现在跟着我很好,这孩子很懂事,我已封他做了齐王,不久就要到他的封地去,你以后就跟着他生活吧,我会让他处处照顾好你。”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就把刘肥接到自己身边,让人教他读书和一些宫中礼仪,这孩子知道自己出身,也不生事,各方面很是用功,这让刘邦很欣慰,在把韩信打倒后,就把齐地封给了他,并指示凡是能说齐话的地方,都属于他的范围,可见刘邦对这个儿子的器重。但因为刘肥不是正规渠道生出来的,刘邦也不好意思太张扬。他总要给天下百姓一个正人君子的样子。

    曹芷知刘邦身边现在美貌的女人多的是,不会再和她有什么,所以尽管来的时候化了些妆,也并没抱什么希望。今听刘邦说已把肥儿封了齐王,还要自己不日跟了孩儿去,也很满足了。想说几句怨恨的话,终于没说出来,唯含泪点头而已。

    刘邦在张不疑和众父老的陪同下,在县内县外转了个够,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自豪和幸福的笑脸。只是感到他走了这么些年,家乡的变化并不大,他深知这都是因为这些年战乱不断,百姓饱受其苦,哪有机会发展生产。这给他一个启发,这仗不能再打了,要让老百姓好好地休养生息,不然老百姓天天盼着我坐皇帝,盼来的却仍是兵燹不断,那就让他们太失望了,早晚一天会让老百姓抛弃。

    几天来,请他吃饭的自然是应接不暇。这些请他的人中,有很多都是跟他出去打江山,现在都坐了一官半职的,可以说都是有头脸的家庭,刘邦又是不薄人面子的人物,应酬不免多一些。家乡人对他这么热情,让他倍感亲切,心中不免生出另一种感慨:我当了皇帝后,都说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天下人都像家乡人这么待朕,那该是一种多么好的社会和谐情景啊。

    刘邦在沛期间,每日和父老乡亲高会畅谈,他又是年长些的人,说起以往的事,总是兴致很高。忽一日,他决定,在沛县南宫设宴百桌,宴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