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弟120章 铲除异性王(第2/5页)  逐鹿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难不死。刘邦想就是这样的人,既然能当皇帝,就有那大命,不是你随便算计就能得成的。谁能说清他这心血来潮的一走,躲过了一场大难,是什么原因呢?

    他大命了,张敖却因此遭了秧。刘邦离开赵国不远,就有告密者尾随刘邦把贯高要对他行刺的阴谋报告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刚在白登捡了一条命回来,没想又差点在自己的准女婿那儿被人暗算了,这皇帝真不是好玩的啊,同时也庆幸自己走得快,不然不知会有什么结果。这消息不知则已,知了刘邦绝不会轻易罢手,马上派大队人马趁赵王还没有准备,回过头去就把一帮嫌疑人都捉了过来,带往京师审训。

    吕稚得知张敖被捉,马上来见刘邦,说:“张敖就要做我们的女婿了,他怎么会暗杀你呢,一定是那帮混账老家伙自作主张搞的鬼,你别冤枉了那孩子,赶快让人把他放了吧。”张敖这门亲事是吕雉定下的,不久就要举行婚礼,这时把张敖抓起来,或者给杀了,那女儿怎么办,所以吕雉慌忙来求情。

    “真是妇人之见,这张敖要是没有野心,他的手下敢这么干?他要真的成功了,还会在乎你一个女儿?恐怕我们这项上的人头就要搬家了。”从几个异姓王的反叛,刘邦认定张敖必有反心,因此他要借这个机会除掉赵王。刘邦让廷尉抓紧审理此案,赵武已畏罪自杀,贯高一口咬定是自己主谋,与赵王无干。刘邦一心要置张敖于死地,又让贯高旧友中大夫泄公前去诱供,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只得作罢。他把贯高杀了,把张敖降为宣平侯,封他和戚姬生的宝贝儿子如意为赵王。吕雉对刘邦这样做没有办法,便把一腔怨恨记在了戚姬头上,使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又加了一层,为以后吕雉无情地残害戚姬埋下了隐患。凡是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好斗的性格。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感觉其乐无穷。用我们一般人的心理去看,可能会觉得这些人有病,安生一会不好吗,与人与己都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他们不,觉得这就是事业,就是拯万民于水火。还有,胡乱讲几句话,就要人家去学习,他自己不知,你那些话真有那么管用吗?有的地方不搞这些,人们不也活得好好的。可惜有不少当局者迷啊,本来很好的一个人,非要把自己搞臭。管他去呢,我们只看他们愚蠢的笑话吧。相信一点,地球离了谁都转。

    刘邦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人,但当了皇帝后,就发生了错觉,老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老想立万世基业,老想和别人斗。他打天下的时候,听张良的建议,用了三个人,韩信c彭越c英布。他成功了,就觉得这三个人碍事了,总想除掉他们。

    陈豨谋反的时候,韩信是参与者之一,刘邦顺理成章地找个借口就把他除掉了。当时还有一件事,刘邦想让彭越出兵攻打陈豨,彭越担心刘邦会象收拾韩信一样把他也给囚禁起来,就托病没有去,只派了一个下属带了几千人去助阵。刘邦看叫不动彭越了,心里很不快,派遣使者把彭越臭骂了一顿,从此对彭越有了看法。很多当头的都是这样,看似宽宏大量,那是你顺着他的时候,稍微有一次不听话,小心眼立刻就上来了。这是人之共性,换了谁都一样。

    一旦登上这个位子便拥有了一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刘邦是过来人,知道这个位子是怎么得来的。因此他不得不时时防着有一些野心家或者实权派觊觎他的宝座。怎么防呢?他排了排谁最有可能,自己心里有了底。还是那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他决定先从彭越下手。

    彭越本是个大老粗出身,刘邦封他做了梁王,他已经很满足了,自始至终没有反心。但他太

    皇帝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位子,能干了,能干的人有几个对上司服气的?今天不反,不等于以后不会反。这是刘邦的逻辑。刘邦还想,项羽封我为汉王,我尚不服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