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继续,蒋经国的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引起了
世界公愤。
3.孙立人遭遇横祸
正当吴国桢案在台岛余波未尽之际,孙立人又向"太子擅权"发难。由此发生
孙立人"兵变"案。
孙立人,安徽舒城人,早年求学于清华大学,后人美国普渡大学、西点军校学
习。归国后,参加过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滇缅战役中,率军取得仁安羌大捷,享有
"东方隆美尔"之称。抗战胜利后,任过陆军副总司令。1950年到台湾后任"陆军
总司令"。
孙立人属于留洋生,不属guó mín dǎng内任何一派,富有才干,屡有战功,本受蒋介
石的赏识。可是,他与陈诚、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等一大批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不和,更要命的是,他还敢与蒋经国为敌,公开以"陆军总司令"的地位,抵制蒋
经国的政工制度。
1950年12月,孙立人召开"新年第一次年终扩大良心会",让高级干部们来听
听士兵们的"良心"话。会上孙立人致词说:"现在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
事骗人,说话骗人,所以社会动dàng不安,就是彼此不能开诚相见,埋没了良心之故
。"孙立人是举,遭到蒋经国的怀疑,觉得他侵越了政治部的主权。蒋经国遂以召
开"庆生会"来和他对着干。
孙立人以留美身份和抗战中的赫赫战功而为美国人所赏识,他与美军顾问团长
蔡斯的关系尤其密切,两人对许多问题看法一致,都主张取消军中政工制度。而蔡
斯作为蒋介石的"上帝",又负责台湾军援的执行和美援的发票签字权,因此,颐
指气使,法力无边。蒋经国迁怒于孙立人假外人以自尊,遂想借机收拾他。
还有,孙立人为了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于1952年11月指示部属郭廷亮将军
官训练班的学生串连起来,使他们彼此之间发生"横的关系"。孙立人的这些举动,
哪逃得过爪牙遍地的蒋经国的眼睛。孙立人与蒋经国间矛盾加深。
1954年6月,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已满年限,调动是必然。但调
任何职,却大有文章。凭孙立人的资历、能力,估计应任"参谋总长"之职。可是,
蒋介石却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调来做"参谋总长",孙立人屈就于"总统府参
军长"的虚位上。不料,新任"参谋总长"桂永清到任两个月后即患病去世。
在众人看来,"总长"一职已非孙莫属。然而,孙的希望又一次落空。蒋经国
的亲信彭孟辑一跃而上任"代参谋总长"。孙立人再一次受到打击后,更加速了和
军训班学生的联络,准备时机成熟,"结成一股力量,以作苦谏之用"。
而对孙立人的再次打入冷宫,江南分析说:"蒋做这样的决定,客观原因是
'狡兔死,走狗烹',以孙做门面争取美援的作用消失;主观的情势,孙犯众怒,
特别得罪了小蒋,导致内部的不和,且忧虑孙为美国所利用,怕祸起萧墙。"
1955年5月初,孙立人和部属郭廷亮商议,趁蒋介石到台南检阅部队之机,实
行张学良式的"兵谏",呈上意见书和改革方案。但由于特务机构早有觉察,台湾
保安组织遂先下手为强,首先逮捕了郭廷亮和一批骨干成员。只有安徽籍军官刘凯
英得幸逃脱,他迅速到孙立人公馆报告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