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膨胀。1952年10月,在guó mín dǎng
"七大"上,蒋经国当选为guó mín dǎng中央常委。至此,由老子撑腰,蒋经国进入国民
党的最高权力中枢,而其爪牙、亲信则遍布各处,羽翼渐渐丰满。
1952年10月,"中国青年fǎn gòng救国团"宣告成立,蒋介石任团长,蒋经国任主
任,蒋经国赣南带来的李焕、萧昌乐等亲信落脚此处。父子二人一唱一和,使"三
青团"得以借尸还魂,成为蒋经国培植私人政治资本的工具。
在蒋介石的精心策划和鼎力支持下,蒋经国在党、政、军、青、特各条战线全
面出击,相互渗透,短短几年内,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太子系"逐渐成
为台湾政坛最具潜力的政治集团,蒋经国也在guó mín dǎng组织的最高权力阶层站稳了脚
跟,一位令人瞩目的政治"新星"冉冉升起,新一代政治"强人"呼之yù出。
2.吴国桢被逼出走
对于蒋氏父子有背历史潮流的作为,许多人并不买账,指指点点。为使长子逐
步接班,蒋介石不断清除异己,扫除障碍,为"太子登基"铺平道路,可谓用心良
苦。在蒋经国的"接棒"之路中,打击最烈、轰动最大的是吴国核、孙立人两案。
对此,美国纽约《中报》1988年4月17日发表了美籍华人叶一舟的一篇文章,题为
《弹丸江山父传子,可叹孤臣生非时--吴国桢、孙立人在蒋家王朝中的悲剧命运》
。文章评论说:"guó mín dǎng退台之初,最具国际声望的文武官员吴国桢和孙立人,在
'侯门深似海'的中国官场上,首先充当了蒋氏父子权力重新组合的牺牲品。"
吴国桢,湖北建始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获普林斯顿大学哲
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南京政府的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jiāo部政务次长、上海
特别市长,以及guó mín dǎng中央宣传部部长。1949年12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
司令"。
他是蒋介石眼中"红得发紫的人",本来可以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但由于和
蒋经国有过节,而最后导致流亡海外。
蒋介石器重吴国桢,是因为吴毕业于美国,和美国政界有相当的联系,向为美
国人所欣赏,蒋介石也就"爱屋及乌"了。同时,蒋介石对吴国桢委以重任,也由
于吴国桢从不结党营私,办事讲效率,令出必行,讲究法治,却也不失为一位"干
才"。吴案发生后,曾任上海市参议会议长的潘公展回忆道:平心而论,吴国桢并
不是一个庸才,他自有一套看家本领。他的漂亮的仪态,流利的演说,讲得一口很
好的英语,十足一股洋派神气,以及按时到办公室(上海人叫写字间),见了什么
人都飨上笑容,甚至和当时气焰很盛的闹学潮的学生,也表示着一种即使挨打也满
不在乎的气度,的确使当时但现洋皮相的洋商和上海市民,仿佛都在想大上海何幸
而得如此一位现代化的民主审长。
1949年12月,蒋介石退台后,一切行动皆以争取美援为主,而素有"民主先生"
之称的吴国桢向来与美国jiāo好,故而他就成了"台湾省主席"的最佳人眩吴国桢对
此曾大惑不解,婉言相拒:"陈诚将军不是做得很好吗?最好由俞大维担任。"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