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好,能升官,而官越高,则俸禄越多,待遇越好,这本身就已经是对官员的一种激励。然而,这和另外金钱的奖励,也并没有冲突。如果这等政策能早日实施的话,相信嘉靖年间的直臣海瑞,也不会过得那样窘迫了!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转头看向底下队列中最前面的两人道:“具体条陈,由温卿和曹大伴一起商讨一份出来,朕再看看,要是没有问题,就可以昭告天下。”
温体仁一听,立刻躬身奏道:“微臣领旨!”
“奴婢遵旨!”与此同时,曹化淳也躬身奏道。
不过,崇祯皇帝显然还有事交代,目光扫视底下群臣,又接着说道:“诸卿应该能看到,国库的钱,一年比一年充盈,且增长速度很快。这有赖于诸卿的努力,还有大明各级官吏的努力。朕以为,以后为朝廷出力,为大明办差者,皆受大明之俸禄。从此以后,就没有官吏一词,而只有官员!”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年年出新招,这到了年末,竟然又出了这么一个大招。这样的事情,可是华夏几千年来未有过的啊!
这么想着,一时之间,没人说话,都是脑筋急转,在思量着这个事情。
崇祯皇帝却不管他们,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说道:“虽然朝廷会为此增加大量的俸禄开支,可朕觉得,此事很有必要。为大明出力者,大明亦不能亏待之!以前的时候,朝廷穷,没法子。可朕相信,以后大明会越来越富裕,朝廷也会有更多的钱,绝对可以支付这笔开支!此事,诸卿以为如何?“
虽然他在最后的时候,是问众卿的意见。可他的语气,却是坚决的,几乎就是斩钉截铁地。崇祯皇帝毫不掩饰地,向底下群臣传达了他的意思。
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文华殿内一时安静了下来,并没有人立刻就有奏对。
崇祯皇帝也不急,他知道自己这个提议,是以前王朝从来没有过的,要让这些明朝的官员接受这个提议,自然要给他们一点时间。
户部尚书毕自严首先抬头看了下崇祯皇帝,似乎是想说话,可想起自己虽然拿得不多,可终归是榜上有名,如今还是戴罪之身,便又低下头去,没有说话。
但他的这番举动,却被崇祯皇帝看在眼里。就听崇祯皇帝对他说道:“毕卿如有想法,尽管说出来给朕听听!”
听到这话,这些人立刻从中听出了皇上的一个态度,就是对于他们这些尚书,皇上并没有打算一棍子都打死!这个事情,很可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或者是法不责众,又或者是不好一下追究这么多部堂高官吧?毕竟在这份名单里,几乎涉及了六部侍郎以上的高官,是大明文官最这话的时候,神情很严肃:“我大明朝自成祖开始,吏员不能当御史,不准参加科考。是以我大明朝当吏员之人,多半为科考无望的落第生员或身份卑贱者。此等人,前途无望,多会谋求银钱,败坏吏治!”
说到这里,温体仁又一躬身,露出一丝钦佩之意道:“陛下之意,给予俸禄,谓之官员,就等于给其出身,微臣以为,乃是整顿吏治之善政也!”
其实,在明朝以前,官吏是不分家的。三公九卿由“吏”出身,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哪怕是到了宋代,官、吏间的差别也不明显。一如温体仁所说,只有到大明成祖时候开始,这差别才开始显露出来。吏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师爷。他们的俸禄,是由聘请他们的县尊等个人给予的。
如今这些吏员的俸禄,由朝廷拨给,是为官员,算是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减轻了主官的负担。好处似乎有不少!
如果换了以前,温体仁未必敢在御前说这番话。毕竟他这么说,是有点对成祖的不满。至少在吏员方面,意见是不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