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新任经略(第1/2页)  明末血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初十,熊廷弼来到了北京城。

    熊廷弼在驿馆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便在正阳门候旨觐见。

    得知熊廷弼已经到了京城,天启皇帝朱由校非常高兴,一向睡到日上三竿的他,早早地升坐八宝金殿。

    魏忠贤站在金阶之上高喊:“皇帝有旨,特命熊廷弼入朝觐见!”

    几个宫门的太监接替呼喊,直至正阳门外。

    熊廷弼整理了衣服,躬身碎步走向太和殿。

    进入太和殿后,熊廷弼依照平民的礼仪给朱由校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最后天启皇帝命熊廷弼站起身回话。

    他先是奏请天启皇帝,收回冯三元c魏应嘉等人的贬谪。熊廷弼这么做是想给皇帝还有满朝文武一个态度,他熊廷弼大人不记小人过,到了辽东前线,你们千万别在后面给我下绊子了。

    朱由校明白熊廷弼话外之音,他拒绝了熊廷弼的奏请:“朕金口玉言,既然已经下旨,便不会收回成命。况且这些人确实犯错在先,理应惩戒。不然,朝廷纲纪如何确立。”

    熊廷弼见朱由校心意已决,便不再坚持。他朝上躬身一礼,说道:“臣在家中之时,日夜思虑国事。临行前,想出一退敌的策略,想向陛下奏明。”

    朱由校听说熊廷弼有退敌良策,非常兴奋:“爱卿快快奏来。”

    熊廷弼朗声说道:“如果想要击退金贼,必须三方布置。首先,广宁十二卫大多建在闾山一带,山势险要,并有三岔河为屏障。如果用马步兵在三岔河上设立壁垒,凭借山川的有利地形打击敌人,便能牵制敌人的全部兵力。其次在天津c登c莱等港口建置水军船队,乘虚打入敌人南方的驻地,动摇他们的军心,这样敌人势必有内顾之忧,辽阳就可以收复了。在登c莱两地需要设立一个总巡抚,就和天津一样,臣恳请由陶朗先充任。最后在山海关特设经略一人,管辖一方,统一事权。”(对于熊廷弼的三方策略究竟是广宁c登c莱,还是广宁c登莱c山海关,当时熊廷弼说得太过暧昧,朱由校又是个文盲,所以我也不清楚。我是照着明史写的。)

    朱由校立刻点头同意,当殿加封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守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

    熊廷弼为了能在辽东做到令行禁止,向天启皇帝再次要了一口尚方宝剑,并请求调兵二十余万,并责成户c兵c工三部尽快筹措兵马c粮草c器械之类的军需物资。

    熊廷弼还奏请天启皇帝为当初的监军道臣高出c胡嘉栋,督饷郎中傅国昭雪,恢复官职,并让他们办理军中事务。建议启用辽人原赞画主事刘国缙为登莱招练副使,夔州同知佟卜年为登莱监军佥事,原临洮推官洪敷教为职方主事,军前赞画,用以收拢辽人的心。

    天启皇帝对于熊廷弼所有的奏请一律批准。

    到了七月二日这一天,熊廷弼拜别天启皇帝朱由校,启程赶赴辽东。

    天启皇帝特地赐给熊廷弼一身麒麟官服,并赠四枚彩币。

    天启皇帝专门为熊廷弼在京城郊外十里长亭设宴,并派文武大臣为熊廷弼践行,这在明朝可谓极为稀有的礼遇。为保熊廷弼的安全,朱由校专门派了五千名京营选锋,护送熊廷弼一直到辽东。(最后这批人成为了熊廷弼在辽东唯一可以调动的军队)

    朱由校对于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但他不知道将熊廷弼升任兵部尚书一事,得罪了一个人,张鹤鸣。

    这位在短短三个月便升任兵部侍郎的张鹤鸣,心中对于朱由校十分不满。

    张鹤鸣原来是贵州巡抚,由于辽阳失守,天启皇帝临时抓了兵部右侍郎张经世统领两万军兵出山海关,支援薛国用。

    兵部没有了侍郎,就有人推荐张鹤鸣来充任兵部侍郎。

    没几天,兵部尚书崔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