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当时天子病危无人临朝,朝权政令便由他一人把持。当时保吴的太子党c与废太子另立的势力c以及力图篡位的各方人等,纷然杂动,一时间吴国上下魅影幢幛,秩序大乱。而此时,北梁c东越c南汉c本蜀群雄环视。虽然他们各国间亦有各自的内忧隐患,但如若看到这位处江南膏腴之地的吴国之中诸子阋墙c人臣纂位,君民离心,必将会举戈相伐,趁火打劫,争而分之的。徐宰相能位极人臣,自然有他高人一等的见识,他便在各方人等利诱威逼,诽谤谩骂,造谣中伤之时,仍努力均衡着各方的力量,不断消弥群雄的觊觎之心。
可终有些无知的肖小,为一己私利,只重国中重器,为之垂涎焦躁,却识不了那诸侯环伺下的更大的隐忧。他们利用吴主病重的心中的多疑,设计间离他与太子。令吴主对太子心生猜忌,将太子迁出都城。然后他们便要对徐温徐大人这当时唯一的擎国天柱c独力扛鼎之人动起手来。
他们先设计在吴地各郡制造叛乱,唆使各地贼人构杀县官c州官。而他们又百般借口,按兵不动。迫使徐温徐大人不得不一一将自己的六个儿子及身边的各个亲信将领领着亲兵,分头派往吴国各郡及边邑去剿抚或镇守。
待到徐温徐大人身边已无一可用之人时,便从宫中传出吴主病危的消息。一时间吴国上下谣言纷纷。当时大将军朱槿c李遇c左衙指挥使张景延等人矫诏,命徐温徐大人入宫商讨扶立之事。而此时他们已在宫中布下伏兵,只待羽翼尽翦的徐温徐大人入宫,再伏杀他。徐丞相焉能不知此行凶险,他早闻得那城中侍卫及京外防卫的将士已被调换多人。可扶立之事,事关国运。他又不得不前往宫中。左思右想下,他便派最贴身的三人分别行事,骆知祥骆大侠去解除京城防卫并严防八门的守卫,紧闭城门不让京郊的亲兵入城;严可求严大侠护卫徐大人入宫;而先主则被遣出城去召徐大公子和徐二公子带兵入京勤王。
先主领命,便飞身出城。可他行至半途却闻都城中与宫中事情生变。他心系徐大人,心中一急便拍马赶回。待他回到广陵,却见城门紧闭,城中家家户户家门紧闭,街巷中空无一人,状若死城。先主心知不好,便忙纵身跃入禁宫。刚翻过宫阙的高墙,便见到殿前横七竖八遍地尽是尸首,剑戟斧钺掷了一地,门窗墙地上全是箭镞弓羽。先主越看越是心慌,忙循着这些尸首向前探看。却又发现那些死伤的尸首中有些竟是大公子与三公子身边的贴身近卫。他见了大喜,心中不由一宽。待他跃过围廊,便要走到了宫禁的后苑时,便听得人声喧杂,喝杀声连连。他矮下身来,小心地靠近,将身子隐于女墙之下。待他探出头来看清打斗的情形时,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得魂飞天外。
只见徐温徐大人垂头呆坐在宫禁后苑假山前的地上,仿佛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整个人显得面目愣怔,双眼泛散。在他面前骆大侠浑身浴血c单剑支地,正力敌数人。可他却也已是步履蹒跚c力竭死撑了。在假山前的清莲池处,又有两群人正在互相漫骂打斗。先主认真一辨,更是吃了一大惊,坐镇这两群人身后的竟是徐大人的大公子徐知训,和三公子徐知诲。而在他俩前方分别有一群披甲提剑的人,正在互相辩驳撕打。他们分明就是吴国的臣工将领c王公贵胄。
先主看得分明之后,不由心中一凉,跌坐在地上。先主虽不明原委,却也看出了些端倪。他不意那徐大公子与徐三公子竟是此次纂位夺权的主谋。二人见大事将成,便又举刀相加,兄弟阋墙,欲除之而后快。而而对生生父亲,竟也罔顾,他们自己不便动手,便任由手下请得的高手将他杀死。
先主一时惊恐不定,六神无主。然而他忠贞不二,信义双全。他很快便定下神来,趁众人各自争斗之时密语传音于骆大侠,要他将眼前三人引至假山之后,好让他悄然救出徐温徐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