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第2/3页)  水浒逐鹿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负责燕云地区的军事布防以及防御设施的建设。

    李衍任命,李光为燕地总管,负责燕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胡铨为云地总管,负责云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张孝纯为平州知府——中军攻破燕京之后,救出了不少原赵宋的官员,像蔡靖、许采、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李正民、毕良史等等数十个北宋时期的高官、将领,这其中也包括张孝纯。这些被中军救出来的官员和将领几乎全都加入大中,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人,不愿侍奉大中,选择成为平民。不过,那极个别的几个人当中,并不包括张孝纯。李衍很欣赏张孝纯和王禀坚守太原城,因此召见张孝纯觐见。李衍与张孝纯谈过之后,发现张孝纯其人很有才干,于是这次让他充当了平州知府,兼管滦州和营州的民事。

    李衍任命,王时雍兼任皇宫监造总管,全权负责燕京皇宫的建设。

    李衍任命,陶宗旺和金大坚为皇宫监造都监,监督燕京皇宫质量和建造进度。

    从李衍对燕云地区官员的任命上,就不难看出,李衍对燕云地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李衍是用一群宰执人员去治理燕云地区。

    世人也因此看出来了,燕京取代东京成为新的国都已经不可改变。

    的确不可改变。

    很快,李衍就又下了一个命令——在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匠人,去燕云地区修建皇宫、修建长城、修建城防、修建官员的宅邸。

    随着李衍的这个命令一下。

    隶属于工部的十几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最先北上。

    紧接着,当初李衍从中南半岛掠夺来的二十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也从全国各地开始聚集,然后纷纷北上。

    与此同时,户部以高薪聘请民间的匠人北上——这里不仅仅有大中各个地区的匠人,甚至是有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西方国家的匠人应召,简单点说,只要是大中能触及到的地区,皆有匠人应召。

    最后,户部硬是给李衍招募了四十多万匠人。

    为甚么会有这么多匠人应召?

    无它,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三到十倍的工资,允许他们带家眷,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而且,户部的人还上门去请那些著名的匠人。

    这么说吧,没被户部的人找上的匠人,都算不上是一流的匠人。

    除了匠人以外,户部又以三倍的工资招募了五百万民夫——这民夫亦是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允许他们带家眷,他们的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七八十匠人、五百万民夫!

    李衍这是准备建多大的皇宫?

    动用了这么多人,李衍想建的皇宫自然不会小,不,准确的说,李衍想建一个规模浩大空前的皇宫!

    其实——

    李衍之所以要迁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现在住的这个皇宫,也就是北宋皇宫,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住不下他这一大家子。

    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可能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所以后来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

    大臣们全都听出太后的意思,是想重修玉清宫。

    宰相吕夷简当即反对,说上天的惩戒如此,万不可重修。

    给事中范雍说得更为激烈:“这玉清宫还不如烧光了。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

    另一位宰相王曾也反对重建玉清宫。

    章献太后只能息了念头,只是将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