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粒子对撞!(第2/3页)  数字星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间采集到了足够的资源,同时王超的工程进度也非常得顺利。他先是计算出了织女4的五个拉格朗日点的位置,并找出其稳定的两个,他的工作就在这两个稳定点同时展开,由这两个点组装的管道和设备沿着织女4的近地轨道向两边延伸,最终在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两边都会进行一次对接,这就需要异常精确的计算作为支持才能够办到,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就算小数点后几十位的一个数据出现了误差,也会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所以王超经过了无数次的运算来统计,计算数据精确小数点后30多位的地方都要验算很多遍才放心,不然如果对接的时候发现偏了几公里,那就差不多得拆了重建,白忙活了。

    其实本来卢宇不提通讯延迟的问题,王超也必须要把超光速通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来。其原因就是两个拉格朗日点相距300多万公里,如果用电磁波通讯,一个来回得20多秒,对于这种必须实时保持一致而又高精度的工程来讲,这么大的延迟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要建造这个巨大的加速器,超光速通讯是前提。

    在超光速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他精确地进行着每一步工作。由于拉格朗日点对于天体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所以所有在近地轨道上的设备也必须保持跟着这个点一起运动才能保持稳定。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织女4在绕着织女星公转,所以拉格朗日点也在随之公转,这时候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轨道调整,一旦发现有误差,立刻就会做出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调整,直至工程即将竣工。据王超目前的推算,两个对接口最终对接的时候误差应该不会超过两毫米,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他的推算正确,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动不动就几十万公里的大工程中,把误差控制这么小的范围之内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前前后后经过了26年的努力,最终对接的时刻终于要来临了,两个对接口,一个误差12毫米,另一个只误差05毫米,可以说堪称完美。

    然后王超又花了1年半的时间用于铺设为加速器提供能源的核聚变反应炉和一些观测设备,终于,这个巨大的机器可以投入使用了。王超兴奋不已,在最后一个仪器安装完毕之后,他进行了对整个加速器的检查,确认没有故障之后就立刻开始进行对撞实验。

    在地球时代,人类粒子物理学有一套标准模型理论。标准模型理论是一套描述强力c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这套理论隶属量子场论的范畴,而且与量子力学及狭义相对论兼容。标准模型理论可以说是成功得引领了人类基础物理学的发展,但是又存在着缺陷,因为这套理论还不能描述引力,或者说是质量。因为根据这套理论预言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也就相当于证明了希格斯场的存在,那么质量和引力可以用希格斯场来解释。

    标准模型理论预言了包括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子在内的共62种粒子,目前已经发现了60种。可以说预言中的粒子发现的越多,标准模型理论的基石将越坚实;如果能发现希格斯玻色子,那么标准模型理论将更加坚实;但是如果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的话,那么标准理论模型将瞬间崩塌,人类经过上百年建成的量子物理学的大楼将瞬间崩塌,一切理论将推翻从来。这当然是王超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他坚信,希格斯玻色子一定存在,建造环织女4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王超操作着两颗质子同时从一个点向着相反的方向加速。加速器不停地给这两个质子加速,20多万个核聚变反应炉全部全功率开动,为的只是加速这两颗质子。质子的速度会被加速到无限接近光速,在这个周长近400万公里的加速器中,每颗质子都需要跨越200万公里的路程才能最终相遇,并发生对撞,对撞后这极小区域内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