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知道这起案件到底有多“经典”。
邓骅,当时名叫邓玉龙,他刚刚二十来岁的年纪,但已经显示出超出常人的思维和胆略,而这两点正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在“三一六贩dú案”中,他将这俩点素质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给自己赢得了丰厚的“收获”。
当警方便衣包围了jiāo易现场之后,正是邓玉龙挑起了警方和dú贩之间的qiāng战,然后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他从内部突然袭击,将其他涉案dú贩全部击毙;第二,他藏匿起了一半的dú品和dú资。
虽然邓玉龙精心谋划了此事,并自以为cāo作得滴水不漏,但他的此举却没能瞒过薛大林的眼睛。在案件告破后的第二天,薛大林将邓玉龙叫到办公室中进行责问。然而或许是不愿毁掉自己一手培养出的“金牌线人”,或许是不想让自己的赫然战功蒙上yīn影,最终这俩人间的jiāo锋却走向了一个与预期相反的结果:邓玉龙用自己犀利的口舌说服了薛大林,后者放弃追查并接受了一半的赃款贿赂,同时邓玉龙承诺将私藏的dú品销毁。
可是事情不但没有因此结束,反而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复杂,这个人便是在薛大林身边担任秘书的白霏霏。当时设备处刚刚从国外购买了一批jiān tīng设备,薛大林也领到了一台,平时便jiāo给白霏霏保管。身为年轻人,白霏霏对这种新奇的玩意当然很感兴趣,便在办公室里试着玩了起来。所以当薛大林与邓玉龙密谈的时候,白霏霏虽然不在场,但她却通过打开的jiān tīng设备了解到全部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还被录制了下来。
白霏霏当年还是个实习生,思想单纯,亦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当她发现自己崇拜的领导和英雄即将陷入一场非法的jiāo易之时,她感到深深的焦急和忧虑。几乎未做过多的思考,她随即便面见了薛大林,坦白了自己窃听之事,并苦劝对方悬崖勒马,千万不可与邓玉龙同流合污。
薛大林被吓了一跳,不得不耐下xìng子与白霏霏周旋,而后者显然不是他的对手。很快,薛大林便摸清了情况:白霏霏只是一个人偷听了这场谈话,同时她也没来得及对其他人透露此事。于是薛大林看似接受了对方的规劝,他表示将把赃款和dú品全部上jiāo,并给邓玉龙最严厉的内部惩罚。白霏霏感到由衷的高兴,她甚至还主动将那卷录音资料jiāo给了薛大林处理。
后来人已很难考证薛大林此刻的心路历程。他是否经历过痛苦的犹豫和挣扎?或者邓玉龙再次巧舌如簧般说服了他?总之,最终他选择了一种令人痛心的方式来化解自己所面对的这场压力:两天之后的夜里,白霏霏在下班的路上溺死于城郊的一条小河中。
身为白霏霏的领导,薛大林“证实”了事发之前白霏霏因为恋爱挫折,正陷于一种极不稳定的情绪之中,甚至多次在思想中出现过要“轻生”的苗头。关于恋爱挫折的说法亦得到了白霏霏同学的印证,于是白霏霏的死亡很快有了定xìng:因情感问题导致的自杀。
世人都把谴责的矛头对准了白霏霏的前男友袁志邦,只有袁志邦自己清楚:他在这场事件中扮演着一个多么委屈和痛苦的角色。
罗飞说得不错,袁志邦确实是一个很有女人缘的家伙,而他自己也愿意和年轻漂亮的女孩子jiāo往。他的出发点并不下流,他是真的喜欢对方,爱对方,全心全意的投入,全心全意的付出。不过他那时候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处理感情还难说成熟,因此便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在如今的社会这也许并不算什么,可是在当年,在八十年代,这却给小伙子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口碑。
袁志邦和白霏霏的jiāo往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甜蜜到后来的平淡,而xìng格上的冲突此时便显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