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备不时之用。像李长荣和高长福这样年纪的老人,家人早就给备好了。
李长荣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就想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活人睡在棺材里,既避风又比屋子里暖和。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的铺盖卷儿哪去了,这大冷的天,晚上怎么睡觉啊?”
李长荣一听这话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于是笑了笑从侧面回答道:“晚上我不搁这儿睡,我找到好地方了,比在这里睡觉暖和多了。”
高长福不相信地说:“扯蛋,净跟我开玩笑,还有哪个地方比炕上还暖和呢,我不信。”
“不信不要紧,走,我领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李长荣领着高长福来到了耳房,打开官材盖说:“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睡在里边,把上边的盖一盖,盖子边儿留一道缝隙,既透气又不觉得冷,比睡在炕上暖和多啦。”
高长福走到近前往棺材里一看,里面铺着一屋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边是李长荣的全部铺盖,装了大半个棺材,于是微笑着说:“我说三弟呀,就是你呀,换个人真想不出来这样的办法……看来我回去也得跟你学啊。”
李长荣笑着问道:“老哥,你可不能跟我学,我没有老伴,你要是跟我学的话,晚上到棺材里住,那你家嫂子在家里不就晾干了吗?”
“你这话说的有道理,我不能把老伴一个人撂在炕上,自个儿到那里享福去呀!”高长福笑着回答道。
“你家就是屋里再冷的话,晚上你跟嫂子在一个被窝里,相互搂抱在一起还能取暖热乎热乎,可是我这个人这么些年来就孤身一人,没有办法啊,只好想出这么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取暖,要不然的话,自个儿就多挨一些冻啦。”李长荣陪着笑脸说。
“三弟呀,你天天去大食堂吃饭吗。”高长福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来问道。
“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么远的路,孩子们也不让我这样来回折腾。我们家都是迎春跟两个儿子去按照人头打饭拿回来吃。我们家的情况跟别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岁数大了,福田有病,要是走那么远的路还不给福田累犯病啦。再说,春刚的媳妇怀了孕,谁能让她挺个大肚子去大食堂吃饭呢,就是她自个儿想去,家里谁能让她去呀。要是去了的话,万一在路上摔倒出了事,那可就是人命大关天的大事啊!”李长荣看高长福一眼接着说:“老哥呀,你说这样去大食堂吃饭有多不方便呢,这个馊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简直损到家了,生个孩子肯定没腚眼。”
“我也一次没去过,都是孩子们打回家里我们老两口吃。”高长福问道:“三弟啊,打回来那些饭你们能吃饱吗?”
“这里没有外人,就那清汤寡水的饭,别说吃饱,就是吃上半饱也就不错了。”李长荣向四周看看没人,接着说:“我说老哥呀,就我们家的情况不瞒你说,没有丁小峰和金荣他们隔三差五从城里跑下来给我们家送些鸡蛋什么的,我现在的身子骨也不会这么好啊,福田恐怕早就犯病了,春刚媳妇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怀孕的女人,要是天天吃大食堂里的饭,那大人孩子不早就完蛋了吗,幸亏吃些鸡蛋什么补养补养才没出现什么问题。”
“你没听说当年被木头砸伤瘫痪在炕上的那个于兆洋吗,连饿带病没钱治,听说死在家里了。咳,多点个小岁数啊,太可惜啦!”高长福愁眉不展地说:“这年头,吃这口大锅饭,老弱病残者和怀孕的女人都够呛。我跟你嫂子如果没有文礼和荣丽从城里拿些东西回来,给我们老两口补养的话,说不定也活不到现在呢。”
由于从私有化一步走上了公有化道路,吃上了大锅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农意识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