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大禹建夏国(第1/4页)  大禹治水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禹率领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夷和四个小兄弟,带领五百士兵。下了桐柏山,取道南阳,然后一路向北,要去开辟轘辕。让中原的文明之光向南播散到荆州以致更远的南方。

    他们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一边开道一边前行。

    再说朝堂上的帝舜,接到了大禹的报捷文书。见说淮河洪水已经全线治服。从源头的桐柏山一路蜿蜒向东,归入了东海。

    洪水退去之后,沿淮的百姓们都返回了家园。田野里重新又播种上了庄稼,稻麦飘香,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不禁大喜。立即颁下一道诏书,要封给夏伯大禹一块封地。

    因为之前虽然加封大禹夏伯头衔,却没有封给土地。这次就把紧挨着崇地的夏地,实封给了大禹。让两块封地连在一起,今后就称做夏国。使大禹成为有名有实的夏伯。

    帝舜吩咐使者道:“你可向南迎着夏伯大禹的方向前往宣诏,走到夏地的时候便在那里等候大禹。大禹一到,便当场宣读诏书。

    使者离开了帝都之后,一路向南,迎着大禹北上的方向飞奔而去。

    这一日大禹率领伯夷、四个小兄弟、四员天将、四员凡将,带领五百士兵,刚刚行到夏地。便迎头遇见了帝舜派来的使者。

    使者与大禹见礼。说道:“朝堂上帝舜的诏书在此,请夏伯在此地筑一座高台,我要在高台上向夏伯宣读朝廷的诏书”。

    大禹立即命令四员凡将,率领五百士兵就地筑台。

    不一会高台筑就。使者便与大禹携手一同登上了高台。使者从怀中取出了诏书,展开来,高声宣读道:“天子

    帝舜诏曰:夏伯大禹,受命治水以来,已经先后治服了黄河、九河。这次再接再励,又治服了淮河。为沿淮的百姓解除了洪水灾难,得以重返家园,安居乐业。为了表彰夏伯大禹的功绩,今日封与夏地。与原有的崇地相连接,取名夏国,等级为伯候国。都城夏邑。方圆四百里。此诏”。

    大禹再拜接过诏书,高高举过头顶。

    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夷、四小兄弟以及五百士兵一片欢腾。一齐高呼道:“夏伯大禹,夏伯大禹,治水功高,封地夏国,国都夏邑。”

    从此人们将此高台称做“钧台”。又叫夏台,也叫禹王台。

    大禹环顾此地,只见西接伏牛山,是伏牛山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北有茨山,南有箕山。颖河自西向东流过,环抱着颖川平原。真是一片极具风水之地。

    后来夏邑被后人称为“华夏第一都”。大禹仙逝之后,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大禹的爵位。大飨天下诸候,废弃了禅让制,开创了“父死子继,家天下”的先河。也在钧台举行了开国典礼,建立了夏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长辛、坚亥从集市上采办回来了猪、羊、牛肉和蔬菜。全体将士大快朵颐,庆祝了一番。

    却说这里有一处湖泊,名叫白沙湖。这白沙湖东起二龙山,西接逍遥岭,水通颖河。石崖峭壁、曲径幽壑、飞瀑清泉,湖中有一个小岛。

    在这湖中住着一个恶蛟。这恶蛟一直独霸一方,兴风作乱,祸害百姓。经常出来发洪水,淹没良田、冲毁房屋,许多百姓都逃离了家园,流落到了他乡。

    今天,大禹率领众将士筑台、宣帝诏,惊动了这恶蛟。他见大禹在这里封爵建国,不禁大怒。深恨大禹抢夺了他的地盘,决意要把大禹从这里挤出去。

    夜深人静之后,恶蛟从藏身的巢穴中窜出湖面。卷起一团黑雾,裹着风、挟着雨,扑向了大禹的营地。

    飞到了营地的上空,一声炸雷般咆哮:“乌呼啊哈”,伸出巨大的龙爪,抓起了一顶顶帐蓬,甩到了远处。熟睡的人们立刻被暴露在了外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