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一行人在淮河岸边的马陵峪山谷之中,不意遭遇到了瘴气。
大禹与四员凡将以及三个小兄弟深度昏迷,生命垂危。多亏了“三七仙”神农仔临危不乱,不等、不靠,自己动手采来了解毒的草药。熬成了解毒汤,再加进了自己的独门灵药“童子尿”,给大禹等挨个喂下。这才稳定了众人的病情。为庚辰从西王母处讨来了药方,最后解除了众人的瘴气之毒,赢得了时间,。
大禹醒过来之后,看见众人的体力都没恢复,于是吩咐就地扎营,让众人休息一夜。
第二天一早,太阳又照在了淮河两岸。暖洋洋的,微风徐来,带着鲜花的芬芳。众人起床后,就着山泉之水痛痛快快地洗了一把脸,倦意全消。
吃过了早饭后,又都恢复了往日的精力。一个个又活蹦乱跳、生龙活虎一样的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大禹一边行走,一边考查和相度周围的山川、河流和地形、地势。伯益也抓住一切时间,写他的《山海经》。勾股和九章、神农仔仍旧像往日一样,一边走路,一边玩耍,一边斗嘴。只是谁也不敢再小瞧神农仔了。
这一日大禹一行来到了一个特别的去处。这里就像一口被凿破了的汤锅,流得遍地都是污水。
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泡沼和水塘。一眼望不到无边,洪水在脚下横流。
伯益找到了一位当地人一打听。那人说这地方叫破釜塘,也叫破釜湖。
大禹回过头来问伯益道:“伯益兄弟,依你看,这个破釜塘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该不该治一治一呢?”
伯益说道:“大禹哥哥,依我看这个破釜塘是淮河流域的一个致关重要的所在。如果淮河上游发生了洪水,在沿途上没有一处拦水的堤坝,那洪水势必像脱缰的野马,一泄千里,淹没中、下游的大片良田。
如果在这个破釜塘的下游筑起一道拦水的堤坝。让这个破釜湖区形成一个蓄洪区。就像是给淮河安上了一个“膀胱”。当淮河上游发洪水的时候,蓄洪区将洪水蓄积起来。等天旱的时候再缓慢地给中、下游的田地灌溉,这样做岂不是一举两得。”
大禹听了伯益的这番话,非常高兴。说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正在盘算在这里修筑拦水坝,拦蓄上游洪水的方案。
既然你我都想到了一处,那就这样决定了。”
于是选了一处背山面水的高阜平阳之地,安营扎寨,立下了大本营。
大禹向空中喝道:“应龙何在?”
话音刚落,应龙就出现在了大禹的面前,应声答道:“应龙在此,听候夏伯吩咐。”
大禹说道:“应龙,你带着我和几个小兄弟到空中去兜一遭。我要绕着这个破釜塘考查一周,看一看哪里可以修建拦水堤坝。”
应龙答应道:“应龙明白。”
一边说着话,一边落到了地上。等大禹和小兄弟们都骑到了背上,便呼的一声飞了起来。升到了空中之后,再沿着破釜塘周边,慢慢地绕着湖滨飞行。
大禹乘在应龙的背上,从空中俯瞰破釜塘。
只见这破釜塘,就像一口摔碎了破了的汤锅,遍地是碎片,满地流污水。沟渎、水洼星罗棋布。陆地上有水坑,水坑中有陆地。
大禹与伯益、勾股、九章、神农仔在空中仔细的考擦了一回,对于地上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哪里高,哪里底;哪里水面多,哪里陆地多;哪里可以筑堤坝,哪里可以排洪,心中已经有了数。
于是吩咐应龙道:“咱们下去吧。”
应龙答应了一声:“应龙明白”
于是按下云头,缓缓地落到了地面。大禹等跳下了龙背。
叫过来长辛、竖亥,吩咐道:“你二人分头持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