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舜耕于畎亩(第2/4页)  大禹治水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问渊博,也是一位神仙。知道舜将来要继承帝尧的位置,成为华夏的一代君王。

    但是,舜却出生在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家庭,父亲和继母的品德又很低下。舜一直受后母的虐待,到十五岁还没有读过书。一个没有读过书,没有知识、没有学问的人,怎么能当华夏的君主?怎么能治理得好一个泱泱大国呢?

    于是算准了这一年,舜将被逐出家门,到历山耕种,所以在历山下寻了一处房舍,先招了几名学生,专门等待舜冬闲的时候前来读书。

    务成子老师之所以等舜偷听三日之后才把他召进来,也是要考查舜要读书的诚意。至于先前召的那几名学生,也都是务成子老师选来的少年才俊,学成之后,将来也都是国家的栋樑之材。

    舜进了学堂,如饥似渴地跟着务成子老师读书学习,唯务成子老师之话之为听。就像海棉吸水一样,不漏下务成子老师的每一句话。

    舜的天性极聪明,悟性特强,举一反三,过目成诵。一个冬天下来,学业大有长进,进步奇快。

    读书使舜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开阔了胸襟,舜就像脱了胎、换了骨一样。整个人,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舜读了书,有了知识,在历山耕田播种不违农时,庄稼种的疏密得当,比以前种的庄稼,长得好的多了,产量也比以前高了。

    舜读了书之后,心胸开阔了。从此他心里也不光想着父母,也非常愿意帮助周围的人。

    许多人看到舜在历山耕种获得了大丰收,于是便纷纷都到舜的田边开荒,到舜的房子旁边盖房子。舜都热心帮忙。有的人家挨饿了,舜就主动送给他们粮食。

    在历山耕种的人越来越多,你家的地挨着我家的地,我家的房子挨着你家的房子,于是人与人之间便有了纠纷。舜遇见了这样的事便就主动上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解纠纷,平息纷争。

    舜在闲暇的时间还制作出五弦琴。辍耕之余便弹琴给人们听,用琴声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来感化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人们都说舜这五弦琴弹奏出来的是之音。人听了之后,会受到神灵的感召,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年之后,历山脚下,舜住的地方就成了村。五年之后就成了邑。历山的荒地也都开垦了起来。舜也成了人们心中的领袖。

    舜跟从务成子老师读了七个年头的书,在这期间还与同学秦不虚,东不识,钱铿、皋陶、伯阳和雒陶等人结成了友谊。这些人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一日务成子老师把舜叫到跟前说道:“舜啊,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今你已经跟我读了七年的书,我该教给你的,已经都教给你了,你该学习的,也都学会了。今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从今以后,你要离开历山,到天下各地去游历。东、南、西、北都要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新鲜事物,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增长才干。”

    舜听从了老师务成子的话,将历山的土地送给了无地的乡亲。一路向北方走去。

    舜翻过了巍巍太行山,来到了幽州的逐鹿。

    逐鹿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时候,最后打败蚩尤的地方。舜凭吊了当年的古战场。听当地人民津津乐道地讲述着黄帝和蚩尤的种种传说。

    然后再过九河,登燕山,临碣石。亲眼见识了能够容纳百川的东洋大海。

    但见东洋大海碧波万顷,天海相连,一望无际。太阳和月亮就像从东海里升起,乾坤和日月星辰就像漂浮在海上。这是舜第一次看见大海,大海让舜感到震撼。大海也让舜产生了敬畏。

    从碣石山一路向东南,来到了到泰山。舜登上了东岳泰山。站在泰山的绝顶,才领略了泰山的雄伟气势。“登泰山而小天下”更开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